2009年12月23日 星期三

背叛者

《阿凡達》接近尾聲,一個地球人問另一個地球人,「背叛自己種族的味道如何?」坐在戲院內的我,亢奮得血脈賁張,若有可能,我倒是很希望背叛地球人這個醜陋的種族,成為外星土人。
占士金馬倫借助電腦特技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人和大地、人和自然、人和動物互為聯繫、和諧並存的理想新世界,在那個叫做 Pandora的星球上,生存在那兒的人不是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掠奪自然、摧毀自然,而是融入自然,對天地萬物保留了尊崇敬畏之心。因為這樣,他們仍有着「靈性」,可以跟大地跟植物跟動物心神交滙。預告片未能傳達電影想表達的內涵,百幾元一張電影票,老實說,我純粹是為了特技和占士金馬倫進戲院的,可是,它的確值回票價,與其浪擲生命和金錢看兩三部粗製濫造的垃圾電影,笑完了都不知道為甚麼,不如看看高質素的電影是怎樣的,它不但提升你的品味,而且令你感動,令你思考,令你反省。人類,該怎樣生存下去,是一個值得任何人思考的問題。
其實,真正的背叛者不是男主角 Jake,真正的背叛者是地球人,地球人受慾望驅動,早就背叛了孕育生命的土地和自然,也違反了跟別的生命和諧共存的法則。我們正在為我們的背叛付出代價。
有人說,占士金馬倫十多年前就擁有這個劇本,他等了這麼久,是為了等待更好的電腦科技去創造他腦海中的背景與畫面。我更願意相信,他是用了這麼長時間去沉澱他對生命意義的理解。

2009年12月22日 星期二

得失相抵是一個常數

今年十月去印度,看到許多窮人,他們衣食住的水準是絕非港人所能想像的。但你不能說他們不快樂。
繼續昨天我略改的網文:
即使我們擁有了全世界,我們也只能日食三餐,夜寐一床。
每個人的財富地位或許有高低之分,但對快樂和幸福的體會並沒高低之別。只是有錢人的快樂比較複雜,窮人的快樂比較單純。同時擁有幾個男人或女人,並不會比只有一個伴侶更幸福。
當你快樂時,悲傷便在一旁窺視;而當你痛苦時,那隨之而來的就是歡樂。每一種痛苦與快樂,每一樣你所得到的和失去的,好的與壞的,到了最後,你仔細去算算看,加加減減,將會是一個常數。
或許有人早一點得到,有些人晚一點得到;有人先失去,有人晚失去,但那個總數將會一樣。你曾經有多少快樂,當你失去就會有多少悲傷。到了死亡,就一切都變得公平了。在死亡當中,沒有富人或窮人之分。死亡會顯露人生的全部,它一直都是十。
有人得到十分,到他離開時候,他就必須失去十分,那將是「十分的痛苦」,這是絕對公平的。
有人得到三,有人得到七;得到三的,只擁有三分,就可以得到七分快樂;得到七的,擁有七分,卻只能得到三分快樂;有人先得到,有人後得到,有人什麼都沒得到。
先得到的可能先失去,後得到的後失去,沒得到的就不會失去。
那個總數是一樣。所以,人生真的不必太計較,不必刻意去算計,人生在於體驗,只要去體驗就好。

年終盤點

香港傳媒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就會做一年的「十大新聞」之類的專集,為過去的一年做總結。
大陸的《新周刊》每年到了這個時候,會用「大盤點」這個詞來替過去的一年做總結。中國地方大,事情多,如果光做個「十大新聞」,是遠遠包括不了一年的。所以《新周刊》的「盤點」也就分門別類,內容豐富。
在「盤點」眾多的內容之中,也有「十大」類,分別為「十大感動」、「十大痛快」、「十大憤怒」、「十大網曝」、「十大猛人」、「十大驚艷」、「十大營銷」、「十大公民」、「十大官腔」、「十大折騰」、「十大傳說」等。
以上都是從一年發生的大事之中精選出來的典型,每段都有簡述和評論,猶如快速往回搜畫,看得人眉飛色舞,乍驚乍喜乍嘆乍怒,十分過癮,也深有同感。比如在「十大痛快」的事件之中,有一大痛快是「陳水扁獲刑」,還有「眾貪官下馬」,這種事情,歸於「痛快類」,真是神來之筆。
從這個「大盤點」,也可以看出大陸媒體的觸覺和視野,還有在管制之中,如何打「擦邊球」的技巧。
與之相比,香港傳媒雖然生存在寬鬆自由的環境下,但就墨守成規得多,每年年終的「大事記」,往往流於行貨,家家類似,少了一份獨特的見解。
一年容易,眨眼而過,但「盤點」之後,又驚覺三百六十五日,原來那麼「耐用」,發生過那麼多好事壞事喜事悲事,不是當事人,還真不覺天旋地轉呢!

2009年12月21日 星期一

過期食品

你家中的廚櫃和雪櫃,可有任何過期食品?總會有的。可能是一瓶番茄醬,可能是一包公仔 麪。它們是經過包裝加工的食品,怎會想到那麼快便過期?不過放在一角才兩年,還未有機會放入口中,便直接丟進垃圾桶,太浪費。我一向捨不得隨便丟棄食物,即使明明過期半年了,仍樂於勇敢嘗試,堅信我的腸胃是銅皮鐵壁,大不了吃止瀉丸及進醫院打止痛針,反正經驗豐富。
但若換了場景,在超級市場的貨架上看到有過期食品,卻非常嫌棄,對這間超市的印象大打折扣。最近我在一家超市內聽到廣播,凡顧客於超市找到任何過期食品,可得禮品一份。是的,顧客永遠較員工挑剔眼利。我試過,不是騙人的,找到兩瓶過期飲品,換了兩包米回來。交給母親時她卻說,從沒在天水圍的超市聽過這廣播,若有的話,超市肯定會擠逼過維園花市。
會過期的,豈只食品?大多數的愛情,最終會過期、變壞、腐爛,但沒人願意先加上賞味期限,讓嚐味的人趕及在限期前享受,在到期時知道要立即放手。那夜,我們分享一碟滷水雞翼,吃剩了,第二天從雪櫃拿出來再翻熱。隔夜的雞翼更加入味,我以為你會喜歡,但你說它過期了,你不過貪它新鮮,不是冰鮮。

怎樣成為專欄作家?

以下兩條問題來自一位希望成為專欄作家的大學生,因問題有趣兼具普遍性,我把它們原封不動抄了下來,然後公開答覆,供有志者參考:
問題一、我的文筆不太通順,不知道你會建議我看那些書去吸收一下別人的寫作技巧?或者看什麼教學書會比較好?
問題二、假如我已經準備自己了,我要怎樣才能成為一個作家?是投稿給書店,還是投稿給報館?
有趣的地方在於,一個希望成為作家的人卻把寫作視為一項技術性工作,而且這種看法具一定的普遍性。我就常常聽到這樣的話:「某某文筆很不錯,應該可以做一個作家。」或者:「某某的文字很通暢啊,為甚麼做不了作家呢?」
事實上,文筆通順僅僅是寫作的基本條件而已,一個作家能夠把自己的思想轉化成文字正如一個廚師擁有健康的味覺,這是必要條件卻遠非足夠的條件。換言之,作家必須文筆通順,文筆通順者卻不一定就能成為作家。寫作不只是一種技能,我不知道有一種「寫作教學書」,我們可以透過看書學習焗蛋糕的技巧,卻無法透過技術指導書籍而變成一個作家。
一個作家最寶貴的資源是生活經驗的累積,是與生俱來的洞悉力,是豐富的想像力,是突破思維框架的衝擊力,是看問題的深度和角度,是帶領讀者思考的能力,及帶給讀者的啟示……寫作技巧可以學習與模仿,以上那些「必需品」卻無法透過參考書獲取。

第二條問題也很有趣,有趣的地方在於,來信者問的是「假如我已經準備自己了」而不是「假如我已經準備得足夠了」,「準備了」與「準備好」是兩碼事,可事實上不少人怕吃虧,凡事要確保有一定回報才肯投入時間、精力。至今仍有人問我,「如果我辛辛苦苦寫了十萬個字卻找不到出版商出版,豈不是憨居?」我能肯定的其中一件事是,那個「假如準備者」其實並沒開始寫第一篇文章,如果寫了十萬字二十萬字,那麼,大可以根據文章的篇幅和風格投寄往報刊、雜誌及出版社。問題是,我連那些文章的影子都沒見到,我又怎麼知道它們該被投往哪兒呢?幾個月前,另一個大學生問我怎樣可以入行,我建議他投稿及參加寫作比賽,結果他提出要求:「高小姐,你能否替我搜集所有寫作比賽的資訊?」
自從互聯網問世,要為自己寫的文字尋找讀者已經不是難事,某些網絡寫手的入行故事便充滿戲劇性,他們首先在網絡吸引了眾多讀者,然後引起了出版商的青睞。金科玉律仍然是:寫了再說。想成為作家,跟做許多別的事情一樣,付出了不一定有回報,但不肯付出,則肯定不會有回報。
來信者並無告訴我為甚麼想做作家,若喜歡的是「作家」這兩個字,其實有更簡單快捷的方法,儲夠一筆錢,找出版社自資出版就行,我就見過某些人自掏腰包印書,然後以作家自居,自得其樂,也很開心。

洋葱蒜頭 vs感冒

食神陳公子感冒了,正好有人傳來一個專治感冒的洋葱湯,我便轉發給陳公子,內容如下:
洋葱一個,去皮,切開六件。蒜頭,份量與洋葱重量一樣,去皮拍扁。豬一塊,大小隨意。加水蓋過料面兩吋,開火大滾後,細火至一碗,加鹽調味。用來預防的話,隔晚飲一次。
首先我很感謝這位把這個食療湯傳過來的朋友,朋友說這是一個家傳良方,我也祝朋友的家人四時吉祥。傍晚,我電話問陳公子感冒有沒有好轉?他說,還是去看了西醫,但洋葱湯也服了,他用了一個洋葱,一個蒜頭,煮了兩碗水,先服了一碗,然後睡覺,睡醒後再服一碗,到了傍晚感冒已經好了。「味道很好!」他說。
我自己不大看醫生,但從不敢勸人不要去看醫生。我的專欄不時會報道一些高人妙方,這些高人與妙方都是真的,但是我不敢擔保他們的為人。人有很多面,有一個女孩子多年前去看一個著名老中醫,這個老畜牲以檢查為名撫摸她的乳房。如果老畜牲已經死了,我願他死後進地獄。十年前我曾經報道過一個水晶氣功師的治療本事,後來這個氣功師捲入了一宗風化案,十年後的今天,這個事件引起的負面能量還在影響一群人,包括我自己。我很感謝讀者對我的信任,但在這種問題上,必須自己要小心,記住,人是多面的,其中的一面只是禽獸。

別「作賤」自己

互聯網上有一輯痛苦「裸照」。廣州一名妙齡美女,在天河區一大廈十五樓單位露台上,大哭大鬧,不斷重複罵着:
「臭男人!忘恩負義!」
大受感情問題困擾的她企圖跳樓,還將衣服一件一件脫下,丟到街上,吸引大批路人圍觀。公安到場她拒絕開門,最終消防員游繩而下將她制服。
此事擾攘兩小時。女子痛罵突然失蹤負心漢期間,不但情緒激動醜態百出,還被人拍下一絲不掛裸照網上流傳。
但她似乎什麼也不在乎,在醫院中仍不斷大叫要見男友……
這位小婷,廿五歲,操北方口音。看來情傷甚重卻癡心一片。
但為了一個扔棄你的人,連自尊也隨一身衣物全扔到街上去,他會回頭嗎?樓下仰首看熱鬧的群眾或冷血地希望着:
「跳下來!跳下來!」
自殺大去,一了百了。但不死,以後日子長着呢。
他不愛你,所有人不愛你,你也必須「自愛」,好好自我保護、珍惜,為日後重生作準備。打落門牙和血當然十分痛苦,總好過丟人現眼成為陌生者嚼舌的花邊──千萬別「作賤」自己。

2009年12月7日 星期一

自咬尾巴的教訓

「誤中副車」已夠遺憾,「自傷其身」更加無奈。我們明白做人處事最好一矢中的一 take過,不過哪有此般如意?以下是雷吉的故事:──
英國一條雄性寵物皇帝蛇雷吉,某日在家中忽發現另一條皇帝蛇近在咫尺,牠趁對方不留神大口咬下去,牙齒插入皮肉,此時才驚覺口中獵物原來是自己的尾巴……但牙陷無法自拔,尾巴又抽不出來,主人送往獸醫急救,得用探針撐大顎骨,擾攘半小時才鬆齒,幸好尾尖尚未進入胃部,否則其利害無比的胃液會將之溶掉(蛇可吞噬比自身大數倍至數十倍的動物且消化之,人心不足一如蛇象)。雷吉顎骨脫臼,是牠狠襲敵人的教訓。
這也是你我的教訓。
看到笨蛇下場,便聯想時見貓狗追逐自己的尾巴,如此這般也可玩樂半天。奇怪,牠們「不知道」這是身體的一部份嗎?為什麼還當作是玩伴或敵人,付出心思力氣周旋?追逐好一陣算是運動或娛樂,即使無功也不會有過。但本來無事卻誤發攻擊,一如回力鏢雙刃劍,以為傷害對方,誰料傷害自己──知己知彼認清目標最重要,否則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反成笑柄。

中年應該活得從容

很多人生感悟,不一定都能用文字表達出來,即使可以表達出來,文字也未必老練,所以當遇到以下的一段好文章時,欣喜之餘,也想與大家分享。作者認為這些人生感悟,不到四十以後不會明白,但茂哥認為,是四十以後就知道,六十以後才明白,在下則認為,這些人生經驗,中學生大概已經從書上讀到,但有些人則終其生也不會明白,他們錯過的,是一個可以很美麗的世界。
「好朋友是應該相互欣賞,而不是互為利用的。好朋友,只能在同一階層中產生,窮人富人、百姓與達官、草根與明星、白丁與學者永遠也成不了真正的朋友,因為不在同一階層,永遠也不會產生可以共享的深刻體會與感悟。」「飯應該一口一口的吃,事要一點一點的做。沒有一蹴而就的事情,所以不應疲於奔命。中年,應該活得從容。」「任何事物都有兩重性,有時候甚至沒有對錯。」「生活品質的優劣,完全取決於自己的心態。」「我們的伴侶看似平淡無奇,有時候甚至難以忍受,其實歲月的年輪,早已將彼此共融在一起了,即使惡習俗性,也已成為自己生命的一部份。如果有一天,你真的撕毀這不堪的婚姻,就會發現每撕一片,都會連着自己的皮肉和筋骨。」

2009年12月4日 星期五

老虎仔變陳季常

越看「老虎仔」活士受傷的新聞越覺得事有蹺蹊。一向冷靜沉着的活士居然夜半兩點多在家門附近低速行車時撞車昏迷,身上只穿着 T恤短褲,連鞋子也沒有穿。事發後身體瘦弱的妻子拿着高爾夫球桿擊破後座車窗,勇救重達一百九十多磅的「老虎仔」。然後警方幾次到訪「老虎仔」想調查真相都不得要領,「老虎仔」反而發表聲明,說事件「全是他的錯,我也是人,並不完美。」
這一切一切比電視連續劇《逃》更引人入勝,更惹人追看。在那個月色昏暗的半夜,「老虎仔」活士究竟在逃避甚麼,逃避誰呢?
若果那夜上演的是恐怖片。「老虎仔」碰上的可能是電視中爬出來的貞子;或是邪靈附上了家人,拚命的追殺他;或像《鬼驅人》那樣,「老虎仔」的豪宅原來建築在亂葬崗上,一眾鬼魂把他及妻子扯上天花板,嚇的他來不及穿鞋子就要開車逃跑,惶急之下便撞上了消防栓和大樹。
若果是像 Firewall那樣的動作片。「老虎仔」碰上的是一眾心狠手辣的綁匪,他們也許是要逼「老虎仔」打假波,好讓對手及外圍莊家大勝。為保清譽,「老虎仔」趁綁匪一不留神逃出屋外,忙亂之間撞車及惹起鄰人關注,綁匪只好快速逃走。最正路、最沒趣的也許是劇情片,是「老虎仔」碰上了「老虎乸」。就像很多小報猜測那樣,「老虎乸」發現「老虎仔」有外遇,大興問罪之師;氣不過來隨手拿起大宅內最順手、數目最多的武器──高爾夫球棒追打活士。被殺個措手不及的「老虎仔」於是倉皇逃命,連鞋也顧不上穿,那招牌的自信笑容更是無影無蹤。
對活士的球迷及贊助商來說,「老虎仔」碰上「老虎乸」這個戲匣大概是最不想見到的吧!但現實上我們可能要改改活士的綽號,從「老虎仔」變成陳季常。

還你們露台

陶傑在《壹週刊》說:還我露台。
政府打算收緊豁免條例之後,有大大地產商說,他們不會受影響,損失的只是用家,那時候,房子甚麼都沒有,就像個白鴿籠一樣,受害的是用家。
聽罷,忽然如夢初醒,陶傑所嚮往的露台,消失了一個年代之後,又在豁免條例開始後逢宅必有。那些露台不是恩物,商人也不是為用家着想而大建那批環保露台,連帶會所綠化空間,都是換來最大利益的工具,讓地積比例得以用盡。一旦少了這個誘因,露你的鬼台。
奇詭在賣貨的不是盡量提高貨色質素,以招徠顧客,用家不是擁有主導權,貨色不好,也服了迷藥般買水平不夠的白鴿籠。能把主客關係顛倒到這樣,自然出於財勢的傲慢。
潛台詞是政府不給我優惠,我就把房子蓋得簡陋點;錢義無反顧要賺盡,彷彿顧客也真的義不容辭理所當然地要接受剝削,無從選擇。
話說到這樣白,唯恐仇富情緒不夠濃,地產商還不夠像奸商,用家還不夠似奴隸。毫不介意公然當房奴是人質,以此挾持政府的口吻,某些地產商一定是前世被港人集體逼害,今世由港人在沒有幾多個十年的人生中,賠上最寶貴的青春分期付款還前世的債。
看一下香港樓景,樓與樓不止守望相助,而是樓網恢恢密而不漏,自然看出一幅貪婪上河圖。罷了,今時今日你送我一個站出去會於肺有損的露台,對面有景,是人家在追看《宮心計》的景,不露也罷。
露台如民主的,不是恩賜的,也有真有假有變質的。還環甚麼保?還我們露台?是還你們露台才對,免得又要多供款幾年,為那虛幻的心曠神怡而做到身心俱疲。

2009年12月3日 星期四

貪得者身富而心貧

「終日奔波只為飢,才方一飽便思衣,衣食兩般皆俱足,又想嬌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無田地少根基,買得田園多廣闊,出入無船少馬騎,槽頭結了騾和馬,嘆無官職被人欺,縣丞主薄還嫌少,又要朝中掛紫衣,若要世人心滿足,除非南柯一夢兮。」
這首詩歌,見於雍正抄錄的《悅心集》。講人心之不知足,想一得二,生動易明。人的不知足,並非壞事。因為不知足,才會不斷追求,讓社會不斷發展。但若過份貪得無厭,那就會害人誤己,自己永不快樂。知足常樂,在滿足了人的基本需求之後,能夠不要老跟別人比,會快樂得多。
《悅心集》是雍正帝把自己做皇帝前在藩邸讀書時,抄錄的種種短文、詩歌、趣事、格言等滙編而成的一本書。作者多是一些官吏、隱士、釋道、名士、庶人。大約有 130多位有名姓者的作品 245篇,另有 40多篇作者不詳。作者時代為東漢末年至明代。
茲錄兩段饗讀者。
「貪得者身富而心貧,知足者身貧而心富;積財可以避患,患亦生於多財。」(濟公)
「今日不知明日事,愁什麼?兒孫自有兒孫福,憂什麼?當官若不行方便(指為百姓行方便),做什麼?文章自古無憑據,誇什麼?人世難逢開口笑,苦什麼?補破遮寒暖即休,擺什麼?得便宜處失便宜,貪什麼?聰明反被聰明誤,巧什麼?虛言折盡平生福,謊什麼?嫖賭之人無下梢,耍什麼?治家勤儉勝求人,奢什麼?人爭閒氣一場空,惱什麼?寃寃相報幾時休,結什麼?人生何處不相逢,恨什麼?」(明.陳繼儒)
每句都值得細想。雍正確是很有智慧的皇帝

2009年12月1日 星期二

陰陽人

馬來西亞一個變了性的陰陽人,嫁了一個英國男人,郎才女貌,成為國際新聞。
回教國家規條甚苛。首先,非回教徒娶了異教之妻,丈夫要改而皈依回教。
「英國丈夫要改信回教嗎?例如,從此不吃豬肉?」我問大馬的朋友。
「只要住在英國,不必入教。跟妻子回國定居,就畏改信回教。」大馬朋友說。
「那麼回國住三年五載,算定居,還是算過客?」我問。
朋友答不上來,說要查一查。
「對於這個男人,改信回教不盡是壞事。一回到大馬定居,就可以同時另娶三個,問題是要髮妻同意才可以。如果我是那個陰陽人,嫁到西方,死也不回國,以免夜長夢多。」
大馬跟泰國一樣,許多男子生來妖嬈,蠢蠢然想開割變性做女子。南洋的風土,可能雨水多,露氣重,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易薰染出這種風氣。從來沒聽說過蒙古的烏蘭巴托、東北的長白山麓,有許多想變性的男人。
男人想變性,就是違反自然?南洋這種地氣天時,鍾養出許多雌雄莫辨的男子,就是自然,泰國的山嶺森林,馬來亞和印尼的洞穴,陰氣非常重,氣氛詭異,一個地方,流行下降頭、養鬼仔,想變性的男人和同性戀的氛圍,必然濃厚。這是人類學和地質學之間的一個通識新課題,值得有心人深入研究。
「但這樣的婚姻不宜張揚,終究傷風敗俗。」大馬人士說。
「他倆不想張揚,是傳媒在張揚。婚姻是兩人的私事,傷風敗俗的是路透社,不是這對璧人。」我說。
世界上許多道德規條和法律,都缺乏基本的邏輯,譬如,星馬的法例,禁止口交和肛交,不論性別,我向朋友核實。
「新加坡最近廢除了,大馬依然不准。所以安華判了六年囚。」
「妻子有沒有告發過丈夫口交的?」我問:「不可能,對嗎?口交那麼爽,即使家庭暴力,老公打老婆,妻子最多告丈夫暴力,不會也多告一條三年前的口交罪。口交一定雙方同意,罪名成立,也應該雙方一起坐牢。」
這種法例,根本不可能執行。無法執行的事,立法做什麼?世界上就有這種無聊的壓迫,一定要反抗。柏林牆就是這樣倒下來的。魯迅說,人間本來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同理,人本來沒有嘴巴,口交的人多了,就進化出一張嘴來。

溫香軟玉

日本人把溫泉蛋叫做溫玉,在七十度溫水中泡至半生熟的蛋,瓷白色的蛋白如凝脂,將凝未凝的蛋黃在蛋白內震顫,如美人的冰肌玉膚下泛出紅暈,好一個溫香軟玉!
在日本吃溫玉很方便,很多便利店都售賣膠杯裝溫玉,配調味及膠匙,夜半肚餓,吞一口溫香軟玉,睡夢格外酣甜。也可以讓溫玉卧在杯 麪中,那杯速食泡 麪即場「升呢」。
我還喜歡用它來送飯,盛半碗熱辣辣的珍珠米飯,卧上一隻溫玉,淋上調味灑上葱花,拌勻了吃,香、甜、軟、糯俱全,吃到的,是日本人對簡單平凡生活由衷的感恩。我欣賞日本人的生活態度,日常生活再尋常平淡的細節,他們一絲不苟地履行,連對待一隻蛋,也格外用心、尊重。
自己烹製溫泉蛋其實也很容易,關鍵在時間與溫度。水滾後熄火,把室溫蛋放進去,蓋上鍋蓋焗六至七分鐘,即成。當然,水的份量及鍋的質地都會影響水溫下降速度,不能一概而論,多試幾次才行。這種蛋之所以叫溫泉蛋,與溫泉其實沒甚麼關係,主要是因為烹製時所需的溫度與溫泉源頭的溫度很接近吧?
我在日本溫泉帶吃過的真正用溫泉水浸出來的溫泉蛋,蛋殼是深黑色的,一粒粒如炭球,還好,去殼後內裏仍然白的白,黃的黃,只是氣味帶硫磺味,不是每個人都接受得了。如果說前一種溫玉是楊玉環,讓人心生憐惜的話,那後一種溫泉蛋則是武媚娘,在水深火熱中求存,你慕名而去,結果發現自己根本無福消受。

人權與動物權

每隔一段時間,大陸即會傳出某地大量殺狗殺貓的消息,網上的圖片之殘忍實在慘不忍睹。最近,有報導說,上海植物園為阻止「貓媽媽」入園餵養流浪貓,將全面封阻「貓媽媽」入園,屆時園中新生小貓不是因飢餓而死,就是被園中工作人員弄死,植物園領導已向工作人員宣佈,弄死一隻貓,獎勵十元。
中國強大嗎?盛世嗎?聖雄甘地的話值得殺狗貓一族深思:「一個國家的強盛與道德程度,可以從其對動物的態度來判斷之。」美國前總統林肯也說:「我對於動物權的議題和人權的議題是一樣的。」
對於把人權只狹隘地視為生存權的專制政權來說,很難讓主政者了解,動物權與人權是一體兩面,愛動物與愛人類也是一體的兩面。
自文藝復興以來,西方文明國家的人文主義、人性主義的意識逐漸提升,從關懷社會上的弱勢群體,到發展為關懷相對人類來說是居於弱勢地位的動物,是現代文明的發展。有人認為這同經濟富裕而人們愛養寵物有關。其實真正的原因是同人類文明程度的進展有關。曾有統計顯示,一個社會倘若虐待動物的事件多了,那麼虐待兒童、家暴、欺凌弱者的事件也會增加。人的殘酷本性若因施之於動物而誘發,也就會施之於比自己弱勢的人群。
相對人類來說,動物因沒有語言,智力低,所以屬弱勢,但動物也有感覺與感情,牠們和人類一樣,不僅遭殘時會感覺到痛苦,甚至也有心靈上的苦與樂。人類憑着強勢地位,過去對動物殘殺,虐待,危括活剝動物皮做皮草,獵捕野生動物供食用。在對動物施暴的同時,人類的暴力意識也會提升。
因此,動物權是人權的一部分。在公路上方建立動物橋的國家,人權記錄也是較好的。殺狗殺貓的國家,其人權記錄則不問可知。

不是一間茶樓或一條村

夜裏走在莊士敦道街頭,路上擠滿人,都在爭取在龍門大酒樓前拍照,那情景有點魔幻又有點傷愁。打電話給在遠方的友人,報告此情景,比喻為有點末世風情。對方不解,一間酒樓結業而已,有甚麼值得大驚小怪。是不值得大驚小怪的,當消逝變得日常,每件物事的消失,只是遲早問題。
但令人感觸的,當然不是一間「茶樓」結束。又或者說,高鐵開進菜園村,人們反對,也不僅是因為「一條村」的問題。回歸以後,困擾政界與民間的問題,其核心,都與城市發展有關。港人治港,不是換上香港人當家作主就成,而是治的過程,有沒有真的以人為本。好明顯,某些問題比如貧富懸殊,比如環境與社區問題,都有惡化的現象。保育人士組織起來,提的是保育,但說的是民情。然而,這些力量發動起來,仍只停留在異議與抗爭的層次,沒有真正影響施政,改善氣候。
問題就出在,究竟真正掌管權力與財勢的,有沒有改變的意願與魄力。
中區荷李活道警察宿舍在辦設計節慶,舊有的小單位給改裝成創意界的示範單位,各家搬出設計特色。 408號室是特首曾蔭權一家的舊居,只要一朝飛黃騰達,從前窘迫日子就是美好的標本。在那四面牆的斗室裏,你知道人是從哪裏來的,根之所在,也顯得踏實無比。不可以再話當年了,向前望,行動起來吧。

2009年11月30日 星期一

左腦和右腦的啟發

科學家對大腦的認識,絕對不比宇宙多。例如人可以通過腦部的活動產生「氣場」,從氣而產生能量,這個能量小則可以為人治病,大則可以影響天氣──據說有些大師可以呼風喚雨,信不信則由你了。但是科學家還是掌握了有關大腦的一些知識,例如左腦和右腦不同的功能。有些人會比其他人更容易焦慮、憂傷、情緒化,這原來與右腦比較活躍有關。右腦是「悲觀」的發源地。左腦則產生趣味感,是個「樂觀」的腦。又因為左腦善於分析和邏輯,這就是為什麼當人們情緒低落的時候,如果進行閱讀、工作等專注性的活動,就會覺得因為「注意力被轉移」而不覺得那麼悲傷了。這個「注意力被轉移」其實就是讓大腦的活躍狀態從右腦轉移到左腦,從而讓左腦的特質壓抑右腦的特質。但這種強制性的轉移不會每次都奏效,當思考與情緒發生衝突時,情緒必獲勝。這是因為情緒是與生俱來的,它與我們出生時的星座有關係,就如月亮會影響潮水漲退一樣,它是個大自然的產物。而思考,則是生存被滿足後的後天產物。
基督教誘發我們產生神性的愛,用這種情緒去抗衡及代替我們從生存中帶來的苦與恐懼感,佛教則誘發我們用思維邏輯去推論及分析苦與恐懼的來源,繼而進一步常住在法喜之中。法喜也是神性的另一種叫法,至於是不是同一個層次則看各自的修為了。兩大宗教原來各自源於左腦和右腦,這是我自己左腦和右腦加起來的研究結論,信不信則由你了。

活得窮,死得富

早前電視的「自選台」播兩年前的電影《玩轉身前事》( Bucket List)。兩個老戲骨積尼高遜和摩根費曼,輕鬆地演繹兩個癌末病人怎樣面對死亡──就是以餘生遊歷世界,去完成畢生想要做而沒有做的事,包括高空跳傘、名車競賽、到印度泰姬瑪哈陵、上喜馬拉雅山,兩個老人一邊領略生命的意義,一邊從彼此身上找到人生盲點。這份身前要做的「清單」,看來都無足輕重,但親身去做就不一樣。到最後一條「親吻世上最美麗的女孩」完成,我也忍不住感動落淚。誰是世上最美麗的女孩?就是回歸自己親人。
片頭旁白問,生命的價值要如何衡量?但沒有給答案,觀眾可從影片體會。
不久前讀到一篇文章,講一位荷蘭富人在南太平洋買下一個景色絕佳的無人小島。他把小島打造成度假天堂,建五間獨立精緻小屋,一間自己住,四間租給遊客。遊客來到島上,基本服務與五星級酒店一樣。四間小屋外觀、設計都不同,有獨立的院落、沙灘、泳池。為了不受任何打擾,四間屋不分租,一天四間二千美元,等於包下整個島。
小島天堂開張,生意奇佳。這荷蘭人不只建立自己的世外桃源,還賺了錢。
有一次,一群台灣人要到這小島度假,他們因有朋友介紹,就同島主商量,看能否打個折扣。荷蘭人聽了,就笑着說了一句中式英文:「 You Chinese, live poor, died rich!」
這句話對許多中國人來說,真是一語中的。「活得窮,死得富」。生財有道,生活將就。活的時候不好好享受人生,死的時候卻備極奢華。更麻煩的是,身後留下龐大財產,不但沒有造福後人,反而引起爭產風波,遺產變遺禍。
活着就要捨得花錢,對自己好,對家人好,對朋友好,對需要幫助的人好。要活得開心,豁達,不要與荷蘭島主講價,斤斤計較。

告別「龍門」

今天(十一月三十日)灣仔「龍門大酒樓」光榮結業。之前一段日子,不少街坊熟客或慕名而來者,珍惜最後辰光共聚,著名的炭燒燒鵝叉燒亦早早賣光。拍照留念的更不肯放過每一角落:懷舊的第一代收銀機、高懸冷視的大紅宮燈、大門那雙九天飛龍、三英戰呂布木雕、一九四九年開業女招待舊照、古老的樓梯、滄桑的地毯……還有對聯標語。
原來倏忽六十載,歲月消逝無聲。我以前搜集小明星資料,重蹈往蹟,當年的風流艷屑以及深情故人俱往矣。她有位忘年知交,才子王心帆,為她撰過膾炙人口之名曲,流傳至今仍可在老店買到。王心帆晚年,便常到龍門品茗會友──小明星(台上一曲「秋墳」咯血而死)走了,王心帆走了,那永不完成的電影主角張國榮梅艷芳也走了,今天龍門也關上大門了。
「佳餚美點傳萬千,此情你我憶往年。與君對酒千重意,花甲運轉又新天!」「告別夜宴」臨別依依,亦充滿傳統老派關懷:「飲龢食德,祝各位安康!」
緣起緣滅。天下哪有不散之筵席?風雨故人來?日後相逢不知是何光景。見有老街坊哭了……

聖誕卡

明天就是十二月了,街上鋪天蓋地都是聖誕裝飾了。長大後,到過不同的地方過聖誕,本以為美加歐洲節日氣氛最濃,誰知最七彩繽紛節目多多的,就是香港。在外地感受到的聖誕,大抵是文化不同,地方相對又大得多,他們的聖誕節,是留在家中吃大餐的,而非在外吃應節套餐再直落三百元任劈到天光。燈飾呢,總是疏疏落落,色調也較淡,聖誕樹上的裝飾,用三分鐘時間一定可以數算出來。每次有外國朋友在港過聖誕,都訝異於尖東海傍的燈飾之璀璨,還有連聖誕也要倒數的有趣習俗。
在八十年代出生的一群,都知道近年的燈飾已經不復從前,失色了。賣聖誕帽、閃燈星星和螢光圈的小販仍在,但當年與自己牽手過聖誕,一起噴過彩條,你為他織過頸巾,他送過你心形銀鏈墜作禮物的小男生,早已失散。逐漸被人遺忘的,還有聖誕卡。好像大部人都改發 e-card了,一張張紙造的,似乎已不合時宜。每年鍥而不捨親手寫下短短的一句「聖誕快樂」,往往被朋友取笑樹精會來找我復仇。老土的我,最愛聖誕音樂卡,今年找了好多間店鋪,只得一家有售,卻賣上百多元。它太精美了,我喜歡的是粗糙白底金色字體,音樂永恆走音那種。

2009年11月29日 星期日

俏皮的翻譯

剛逝世的著名翻譯家楊憲益先生大概不會像同輩學人季羨林先生那樣被中共當局視為國寶般風光大葬。正如《楊憲益傳》作者雷音所說,楊憲益不需要被中共稱為「共產黨的忠誠兒子」或「共產黨的好朋友」,他活脫脫是中華民族的忠誠兒子,是人民的真正朋友。
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北京當權者用坦克車機槍血洗長安大街,強行鎮壓民主運動後,楊憲益先生毫無懼色的接受外國記者訪問,向全世界說了以下一番話:「我譴責戒嚴部隊屠殺北京市民的罪行!中國人民是殺不絕也嚇不倒的!他們可以將我也加在殺害名單之上,但他們不能夠殺光我們所有的人!」在那個大艱臨頭的時刻還選擇跟人民站在一起的人,怎麼需要當權者為他歌功頌德呢?
楊憲益先生對中國人民的功德當然不僅如此。他跟英籍妻子戴乃迭( Gladys Margaret Taylor)聯手翻譯了包括《紅樓夢》、《儒林外史》在內的多本中國文學名著成英文,把中國文化的精華真正推向世界,讓英語世界的人以及其他民族能欣賞。
楊憲益雖然是個嚴謹的學者、翻譯家,他在生活上卻一直本着「最緊要好玩」的態度。他的傳記中充滿了搗蛋的小趣事。少年時候他在天津唸書,一次代數考試大部份同學都不會做,楊憲益就把答案抄了二十多份,乘老師轉身或不注意時扔給大家,結果二十多份答案跟他的完全一樣。可惜有同學在抄下答案時笨的把楊憲益那句附註:「這個題對不對我沒有把握」也抄進去,老師自然發現有人做手腳!
後來到英國牛津唸書,楊憲益玩性不改,經常因為喝酒過了回宿舍的時限而要爬牆回去,有的時候還要從送煤的通道滑回墨頓學院。不過,也因為楊憲益好玩、愛玩,他才能擊敗情敵,成功娶得他生命、事業的最佳拍檔。

千奇百怪大自然

園子裏有棵檸檬樹長了蟲,老婆在葉子上找到元兇,元兇的顏色與綠色的葉子一模一樣,體形就像一條蠶蟲,除非你一片一片葉子找,否則根本發現不了牠。老婆把牠捉下來放在階磚上細細研究,用樹枝輕輕戳牠兩下,最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這條翠綠色的蟲,突然從嘴中吐出兩條信,就像蛇嘴中吐出的信一樣,是一條分叉的舌頭,最神奇的是牠的顏色,竟然赤紅赤紅!一條翠綠色的蟲吐出赤紅的信,連我都害怕,別說其他想把牠吃進肚子裏的生物。
大自然中的生物千奇百怪,我二哥從前在廣州讀書,文革時被下放到海南島開山,一天,草叢中跑出一條青蛇,頭上竟然長了一隻獨角!今年八月的時候,廣西的挖路工人在山上挖出兩條巨蛇,全身披金鱗,極硬,劇毒,較大的一條長十六點七米,即有四、五層樓的高度,可惜被機器挖斷,另一條小一點,逃走前發出沉悶的吼聲,挖泥車司機當即跳下車叩頭,其他的工人一哄而散,當他們回來的時候,發現司機已經被嚇死了。專家說,這是一個稀有品種,平時習慣一雌、一雄結伴而居,這條死去的巨蛇重三百多斤,已經有一百四十歲!工人回過神來後想把牠送去搶救,但已經返魂乏術了。

2009年11月27日 星期五

奴國特色

奴國,都有共通的特色,其各種特色,縱使有變化,也萬變不離其宗,表象有異,本質不易。
奴國的第一特色,是必然有為數極之龐大的各級奴群。一定要明白:龐大的奴群,才是奴國的主體。奴國由奴民組成。有了龐大的奴群,才相應有了奴主。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奴,怎會有奴主這種東西?奴的意識由奴性支配,所以奴主得以有效管轄奴民。
奴國的第二特性,是組成國家的奴群,在努力爭取到做穩奴隸之後,會盡一切所能,爭取做得更穩,所以會盡己所能去討好奴主。當有人不願做奴,用各種方式要做自由人而受到奴主殘害的時候,奴群會看不見嗎?真會那麼麻木嗎?當然不,他們會以裝出來的麻木,裝成看不見,唯恐打散了做穩奴隸的地位。所以出現了奴國才有的怪現象:奴群甚至比奴主更害怕有人不願做奴。
奴國的第三特性,是絕不能容忍別人說它是奴國。一有人指出事實,必有大批奴群搥胸頓足,聲嘶力竭,力證不是奴民。奴怎麼能否認奴民的身份呢?連最基本的選舉權都沒有,你不是奴民是什麼?難道會是主人?於是,當然,不論奴跳得多高,叫得多響,吃得多飽,睡得多好,還是奴。
奴國第四特性是,奴群的興奮點,竟建立在奴主的武器上。奴主雖由奴群而產生,但也一定要靠武力來維持,奴看到奴主擁有的武器而會興奮,這種特性,任何人類其他社會都不備。
奴國第五特性,是奴群由奴性而產生了扭曲人性的認知,認為做奴最好。到了這一地步,最令人感嘆的是:黃花崗的七十二烈士,你們死得寃啊!

誰殺了麥可傑克森?

有一天,一個朋友以知情者的口吻說起 03年 MJ的孌童官司,她說他肯定做過,而案中男童是收了錢自願跟他做的,本來一個願捱一個願打,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問題出在男童的家長嫌數目太小,才鬧上了法庭。
事實的真相是,美國加州時間 2005年 6月 13日下午兩點十分,聖塔瑪麗亞法院內,法官羅尼德.梅爾維勒逐一拆開十四隻信封,然後交由高等法院書的莫名其妙的原因記官羅娜.雷宣讀,經過長達五個月的審訊,由四男八女十二位陪審員組成的陪審團駁回所有加諸 MJ身上的刑事罪名,宣告了他的清白,確證他是一個沒有真憑實據而被冠上罪名起訴的人。
然而,即使 MJ被法庭宣告無罪十四次,這個世界,仍然有一大批人,因為懶惰,因為固執,因為偏見,因為自以為是,因為種種自己也說不上來,堅持認為 MJ有罪,堅持漠視真相,把錯誤的判斷堅持到底。
以往每一次我都是把一本書讀完才決定是否把它介紹給大家,但這一次,在翻看了幾頁《誰殺了麥可傑克森》之後,我已經決定要把它介紹給所有的讀者,英文原版叫 Michael Jackson Conspiracy,大陸簡體字版譯名為《驚天大陰謀》。以台灣版的譯名最好,最貼切,最接近 MJ的死亡真相,的確,殺死 MJ的,不止是麻醉劑。他死於人性的醜惡。
這本書早於 2007年就出版了,但是,直至他死去,人們才如夢初醒,願意去解讀一個無辜的靈魂遭受的磨難。了解他,是晚了一點,但由這本書開始,了解人性,了解自己,則未為晚矣。

戰地記者

紐約和倫敦是國際都市,《紐約時報》、《泰晤士報》;還有 CNN和 BBC,以紐約倫敦為總部的新聞機構,都有外派的戰地記者。
也自稱國際都市,不是有所謂「紐倫港」的美稱嗎?國際都市其中一個定義,是今日在阿富汗,這個最多慘劇的地方,必有自己的戰地記者。
戰地記者是浪漫的職業,在慘烈之中,別有一絲宿命的悲壯。《華爾街日報》記者丹普爾,派去巴基斯坦,慘遭阿蓋達綁架斫殺。由畢比特飾演,家有嬌妻,一個勇敢的知識份子,荷里活為他的事跡拍成一齣小品。
好不好下嫁戰地記者?一個電話,他抓起一部電腦,一具攝影機,就往機場跑。下一站新德里,然後轉往喀布爾。女人不是對忘情專注在工作中的男人最傾倒嗎?無論是凝神在熟練地修理一輛汽車,一臉油污,一地器械;還是屏息在工作着一幅建築圖,低頭畫着,仰首靜思,不就誘得新婚的妻子,穿着他的白襯衣,遞給他一杯熱咖啡,環抱着他的肩膊,半繞到他鬚根初發的腮上給他癢呵呵的一吻?
戰地記者丈夫的魅力,都有點像過多的白血球,太過專注,把他的伴侶冷落。在鎗林彈雨的哥倫比亞邊境回來,戀戀風塵,他曬黑了,也瘦了,帶回來的手信,是小玻璃箱裏的一隻標本藍蝴蝶。
這樣的男人特別教人思念,他的勇氣,他的敬業,他的安危。思念越殘酷,越叫人刻骨銘心,雖然世界已經縮龍成 Skype螢幕上一道音容的藍光,雖然萬里之外,他沒有忘記你下星期的生日,向你傳來一個短訊:此刻他在巴格達的一家旅館,剛給路透社寫完了報道,正在喝一杯 Expresso,窗外傳來星散的鎗聲,他說,在士兵鎗膛的準星和他的筆鋒之間,此時此刻,他想起了你。
你知道他跟其他鬼佬不一樣,他不會找廉價的妓女,在電風扇的暖風和竹蓆子的陰涼之間尋找片刻的麻醉。他的觸覺敏銳,文筆流麗,攝影術高超,生死置於度外,很弔詭地,你認定他就是可以付託終身的那個人。
在中環遍地的 sale士和會計師之間,港男有沒有這個品種?還是為了一份供樓的安全感,香港女人默默放棄了原始和粗獷的追求?戰地記者不是到中東去吃一串燒羊肉一知半解的背囊客。男人的眼神染有兩分天涯海角的滄桑最是怡人,因為星遙海闊,他偏不是天天回家的那種人。

2009年11月25日 星期三

擦鞋之謎

《二○一二》是一齣擦中國鞋的戲?對於在西安街頭一聽見美國人用中國話說一聲「您好」就眉開眼笑的中國憤青,看了《二○一二》,片中的挪亞方舟往中國跑,自然會樂得三天三夜睡不着。
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齣包裝輝煌的爛戲,是為滿足第三世界民族自卑感而包裝的聖誕禮物。
首先,全世界的非洲黑人,覺得本片是在擦黑人的鞋,不但片中的美國黑人總統為全世界殉職,而且主角大英雄,拯救世界,是一位黑人地質學博士。
然後,印度人覺得電影是在擦印度的鞋,承認「阿差崛起」的強大實力,因為首先發現太陽黑子活動的,是一位悲天憫人的印度氣象學家,他告訴黑人好朋友,把世界末日的噩耗通知白宮,最後,他得不到登上方舟的名額,全家在海中殉難。
為什麼這位印度智者上不了船?因為編導暗示:製造方舟的中國,認錢不認人,而且排斥印度。沒錢就上不了船,男主角問:「他們不是能賄賂嗎?」如果這種對白你認為就叫討好中國,那麼繼續開心好了。
達賴喇嘛的信眾,更覺得電影在擦西藏的鞋。很明顯,方舟在喜馬拉雅山出發,最後,西藏高僧在洪水中鳴鐘,代表了全人類的道德良心高地,這一點,白癡都看得出來。
既然擦西藏的鞋,又怎可能同時討好中國?救世的方舟,中國製造,外形十分愚笨,像一艘油蔴地小輪,閘口的滾軸很容易卡死,方舟漏水。
中國造的船,但由美國白宮的幕僚長指揮操作,美國人當船長,開會商討,有黑人的份,中國人的臉孔在哪裏?一個也無。
方舟「航向中國」,但最後一片汪洋大海,這是曲筆詛咒,連中國也覆亡了,就憑一名解放軍拿着喇叭喊:「黨和國家會幫助你們重建家園」?地震、礦災、平暴,解放軍都會這樣講。這就是「擦鞋」?八十元一張戲票,減少一點百年沉積的自卑感,片子是拍給天真的人看的,為了討他們喜歡,荷里活畢竟是博愛的人的工場。

在巴黎聽崑曲

在巴黎唸哲學的老友,本來是徹頭徹尾的番書妹,一天到晚在各種西洋理論裏轉圈。反而到了巴黎,跟着法國同學混,才對東方文化生出興趣來,近日在巴黎也學人去看崑劇,入迷得不得了。
崑劇在十五區的劇場演出,朋友撲飛拉同伴巴巴趕去,天寒地凍,門外擠滿人,等待入場的法國觀眾眼裏都發光,好似快要見着夢中情人似的。
崑曲之雅之細緻,很適合對外發揚光大,其簡約內斂的東方美學,溫柔婉約,可以稍稍平衡崛起中國的過剩雄性賀爾蒙。中國國家領導人款宴外國賓客,若學古時大戶人家,設個戲棚,請來上好劇團唱兩曲,保證文明大國文化之都的地位自動還原。
或者是偏見,我覺得法國人與中國人最能交心。近代中國的革命豪情曾經吸引法國左派精英,愛美愛藝術的法國品味人士,愛的是中國的悠長文化,但後來發現要去日本找。日本老早被劃入世界強國,甚至給當作西方文明的一部份,應該說,日本示範了如何把東方美學傳統在西方框架裏更新,賦予生命力。法國大文豪雨果的故居到處是日本符號擺設,跟法國裝飾置放一塊,異國情調之中又出奇地協調。
巴黎老友覺得崑曲還是要現場聽,才能聽出耳油。在蘇杭的年輕友人,都是戲迷。有次跟着他們去南京捧場,過後如癡如醉半天。他們是真懂人生的,名牌可以不買,高檔食店可以不去,但茶要喝上好的,戲也必定要看,迪士尼的品味他們是不屑一顧的

力微休負重

旁觀者清。有時見人蠢,本就不是他的東西,爭什麼?「勢」不在他那邊,一切都白費勁。還有,在某一關頭,忍讓比勉強衝刺更能留力。你竟不知道?
當局者迷看不透,主要是欠「自知之明」,才走了寃枉路。為人處世,管人家那麼多幹嗎?首先清楚自己的位置和能耐。古人如何教導我們?是這四大原則:
(一)力微休負重
(二)言輕莫勸人
(三)無錢休入眾
(四)遭難莫尋親
能力不足,扛重擔不壓死自己也壓傷,更是眾目睽睽下的笑話。人家一言九鼎一錘定音,你說了半天只如小鳥噪聒,如此份量何必發言?誰聽?阮囊羞澀,回去養精蓄銳發憤圖強吧,沒資格埋堆──人家不查血統也觀身世。至於遭難尋親,不一定指失散重聚,而是已在江湖打滾,一人做事一人當,「報喜不報憂」也罷,自行解決,還去勞煩父母家人?他們幫不上忙,反而擔心焦灼,你說是否罪加一等?更別打其他疏戚遠親主意。
世事洞明,人貴自知─一個自知的人,不會在不適當之時做不適當之事,自律、自保、自強、自愛、自重,才有自尊。不自知的人,自討沒趣自取其辱,怨誰?

2009年11月24日 星期二

「閱讀廁紙」

「閱讀廁紙」
對大小便和廁所既熱愛又敬畏的日本人,常設計特別廁紙。
東京一家售賣黑色貨品的專門店,充斥黑色食物飲料日用雜貨。見到有黑色廁紙,心想,黑色藏垢納污,如何作為清潔之用?也看不出「不對勁」警示。黑色廁紙和黑色棉花棒一樣,只供戲謔或留念吧。
《午夜凶鈴》作者鈴木光司恐怖小說,也曾印在廁紙上,此短篇全文約二千字,藍水漬鬼故事與陰森詭異的廁所配合,雖數分鐘即可讀完,不過受了驚嚇,會不會影響便意?後果難料。但這是個奇妙的構思,每卷¥ 210。
最新的「閱讀廁紙」在大阪發見,原來榮升雜貨部門人氣第一位。一瞧,是笑話、漫畫、短句,重複刊印,很有趣。售價不便宜,¥ 367,日圓高企,折合港幣三十多元一卷,不過也買了卷玩玩。只有日本人才動腦筋把再生紙重新包裝。也許日後會出現消磨時間的 IQ題、讓你大大發洩的罵人咒語、小病檢測和治理方法、處世金句、性感裸女色情圖文……一一是商機。
這些與別不同的廁紙,大家都捨不得一用即棄,變成收藏品,已喪失原來用途。如錯體郵票錯體鈔票般,當你買下來便永不使用,基本上作廢。

重慶印象

重慶印象(一)
成都,相信各位有很多人去過。重慶呢?到的人應該很少吧。
「什麼,成都和重慶,都不一樣是四川嗎?」有人說。
不一樣就是不一樣,成都人不認重慶人是四川人,重慶人更視成都人為死敵,兩個地方的人一碰面就要吵架。
雖然二地都吃辣椒,個性皆火爆,但成都人吵了半天不打起來,重慶人不止嗓門大,脾氣更大,拳來腳往是等閑事。
為什麼二地不和?政府從前把重慶劃到四川省去,中央撥下來的錢,分配得多均勻,重慶人都覺吃虧,矛盾就產生了。
自從重慶成為直轄市之後,衝突就沒那麼厲害。重慶人搶回自尊,天下太平才對,但不盡然,舉個例子,有個說單口相聲的,在成都很火,譯成粵語,就是很紅的意思。
怎麼那麼受歡迎?因為他在成都拼命說重慶人壞話,說呀說呀,就火了起來,乘機開了一個火鍋店,當眾表演,生意當然也火了。
錢一賺到,就更貪心了,重慶人重金把他請去,他就開始說成都人的壞話,結果在重慶也很火。
直肚腸的四川人,聽了憤憤不平,覺得這條兩頭蛇實在可惡,乘他不防,給他捅了一刀。最後,這個說相聲的就銷聲匿跡,火鍋生意也沒那麼火,做人低調了起來。
我也沒去過重慶,這次借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香港購物節」在那裏舉行,我又是一家香港廚具公司的代言人,就和大伙到重慶去賣煲煲罉罉了。
「有人認識嗎?」我問。
「美亞」公司的黃總說:「當然有。」
原來重慶可以收到一個叫「旅遊 衞視」的,買了我從前在無綫做的節目播放。走在街上,還有人叫得出我的名字來。
這下子,我可樂了,尤其是聽到成都和重慶,都是出美女的。





重慶印象(二)
印象中,重慶是一個山城,他們也叫自己是山城人。
山城,應該是被重山包圍的吧?抗戰時期,只有這個地方不被征服,是不是飛機沒辦法飛得那麼高呢?這些印象完全錯誤。
香港直飛重慶,只要兩個半小時,從窗口望下,只是一片陸地,時見突出的山頭,倒有點像香港,所有建築都在半山中。
當然,此半山非彼半山,重慶的物價,已比大陸其他都市低,房地產價格更有天淵之別,最貴的不過一萬塊人民幣一米,相等於一千港幣一呎。這和香港最貴的七萬一呎,相差是七十倍。
山頭上,左一撮,右一撮的建築群,分佈得很散,當年每天來轟炸的日本空軍,不是飛不高,而是不知道炸那裏吧?
這時候望下,看到兩條大川,原來重慶不但不是被群山包圍,而且是平坦得有河流經過,那兩條河,就是長江和嘉陵江。
二江交滙之處,叫朝天門,我們日後會去看看。公元前十二世紀,古代巴國在此建都,嘉陵江古稱「渝水」,時至今日重慶仍簡稱為「渝」,所吃的東西,就叫「渝菜」了。
重慶人特別強調此點,說「渝菜」和「川菜」,根本就是兩碼事,簡直當後者是外國菜。
我們下榻的是希爾頓酒店,此集團在東南亞已沒落,香港的希爾頓早被拆掉,但在大陸還吃得開。重慶的算是高級酒店之一,但也不過一般而已,沒甚麼好談的。
放下行李後就去醫肚,江邊的餐廳倚山而立,在平地的是十三樓,一直往下走,這是典型的吊腳樓,重慶獨特的建築。
江邊的房屋,川上的舟,都給顏色繽紛的霓虹燈綑着邊,這類裝飾全國可見,美麗的夜景,一下子變成俗氣。看經過的女人,全臉濃裝,我開始擔心,在重慶,遇不遇到美女。

村上的孤獨與青春

村上的孤獨與青春

《 1Q84》中譯本出版後,立即買來看,友儕間幾乎是每天交換讀書心得。從初看的欲罷不能,慢慢又平淡下來,那是我們熟悉的世界。村上還是村上,沒有改變。
前幾天看李怡寫村上春樹,說他現在讀村上又體會到其筆下的孤獨與無奈,那是他喪妻之後重讀時的感受。
擅寫成年男女情慾小說的渡邊淳一不喜歡村上,曾公開批評他長期處於「青春」階段,沒有深刻的人生歷練。對此很多村上迷是不表贊同的。與其說是「青春」,毋寧說是一種存在狀態。村上一直活在由自己定義時間的世界裏,由於沒有隨年齡增長而累積的東西例如公司、同事與小孩等,歲月對他是不存在的,除太太外,他甚麼也沒有,等於是靠自己活下去。這是他想要的自由,以及無可避免的孤獨。
村上春樹筆下的每個主角都像是以「遺族」的身份生存着,被迫或自願給排斥於體制之外,像落單的烏鴉,只能隻身與自己的命運周旋。而這世界上,每個人都是孤島,只是某些心靈特別敏感的人容易在意這種幽微的感受,其他人大多選擇在俗世的責任與事務裏把一生無意義地過掉。
年輕時喜歡過村上,不代表老了還會喜歡他,或許反而喜歡上渡邊那濃烈而世故的那杯茶。說到底,村上的底層,還有一種對純真與理想的嚮往。即是,即使跟無數個女人上床,他心裏的愛情始終只能留給直子,那個同樣孤獨而善良的靈魂。


孤獨與無奈


村上春樹大約在二、三十年前崛起。那時我擔任月刊總編輯工作,又寫政論,可以說是挺忙的。但長期以來,習慣了抽空讀小說。這時我愛上了讀村上的小說。他的小說,介乎嚴肅文學與流行文學之間,讀起來相當輕盈,但又不似流行小說那樣只徜徉在輕浮的感情流動之中。一本小說,很快就看完。
村上的小說,大都用第一人稱,題材離不開個人與社會尤其是與異性的關係。總括地想一下,基調大致上是孤獨與無奈。不過,不像卡繆與荒謬主義文學那樣,以人在社會中的疏離而感沉重與悲哀。村上卻是在享受孤獨,輕盈地對待無奈。喝啤酒,聽歌,讀小說,鑽圖書館,是他小說中主人公的孤獨人生。
村上小說的人生,本質上是孤獨的。因為孤獨,就需要與人交往,以求相互了解。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又是很難相通的,因此相互了解不僅不可能,而且徒勞及枉費心機。於是,與其勉強要與人交往來消除孤獨,不若退回來把玩孤獨。
《挪威的森林》講到「我」在大學宿舍,看到每天升降國旗,於是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晚間非降旗不可。縱然在夜裏,國家照樣存在,做工的人照樣不少,許多晚間工作的人居然享受不到(以國旗為象徵)的國家的庇護,「我覺得有欠公道」。國旗晚間下降,這樣的事我們習以為常,卻沒有深究。村上小說中常有這種荒謬主義的觀察。
外國小說中,我年輕時愛看契訶夫的短篇。三十歲左右受卡繆荒謬主義小說的影響。五十歲就愛看村上,他也寫孤獨,但不似卡繆的疏離;他寫無奈,卻不沉重。

失戀假

從報上看到一則有趣的新聞,上海一間企業最近推出一項讓員工感動的新福利──「失戀假」。如果失戀了,可以申請五天的「失戀假」用來治療情傷。從週一開始放假至週五,連週末例假,剛好一星期。日本有一間公司更貼心,申請「失戀假」的員工,年紀愈大假期日數愈多。因為二字頭失戀過後容易找到新人上場,到了三字頭,或是戀愛多年無法結果,或是難以在市場找到另一知音人,自然需要較長的療傷期。
你或會覺得,失戀而已,不是傷風感冒喉嚨痛,又不是不治之症,何須小題大作請假療傷?那麼,大抵你是個幸運的人,有一顆剛強的心,不明白感冒可以引起其他併發症會死人的。失戀會讓人傷心很久,一不小心碰到傷口,便淚流不止,世上所有的快樂都不能令失戀者微笑。記得有次失戀,不敢請假,每天只懂得哭,令辦公室氣氛低迷同事生厭。此後,失戀翌日我會選擇辭職,或去看醫生,希望取得病假紙。
若你遇上好心上司,正享受有薪失戀假期,記得在最後一天,買個小蛋糕點上蠟燭慶祝自己重生,週一回到辦公室,再世為人。

2009年11月23日 星期一

動物橋和保護弱勢

野豬被夾鐵欄,使我想起了在加拿大 Banff國家公園見到的一種橋。
北美的國家公園,都是漫長公路的沿綫風光。不知是進入 Banff國家公園的前或後,會見到公路兩旁是茂密的樹林。汽車偶而穿過一個個橋洞,可望見橋洞上是連接左右兩邊樹林的橋。
這不是給人或車走的橋,而是給動物走的橋。
在樹林生活的野生動物,有時想走到另一邊樹林,穿過公路時,往往不會躲避車輛而遭撞死撞傷,為此,政府就在公路兩旁設圍欄,使動物不得闖進公路。圍欄不是保護人,不是要隔音(因為兩旁沒有住宅),而是要保護野生動物。但動物要到另一邊樹林怎麼辦?於是政府就在公路上方,修建一座座動物橋。橋上沒有人行道和車行道,而是雜草叢生。動物可安然走過。這是用納稅人的錢去保護動物及方便動物的設施。
在發達國家,動物是弱勢種類,所有野生動物都是「受保護動物」。供應人的肉食用的,都是畜養動物。「吃野味」屬非文明的行為。
在發達國家,凡是弱勢都受保護。開車的是強勢,走路的是弱勢。因此但凡沒有交通燈的路上,只要見有人要過馬路,開車的就會遠遠停下來,讓人先走。汽車絕少響號。不斷響號嚇唬行人,或連斑馬綫都不顧而開車不讓行人的,都是落後國家或地區。
小女兒在矽谷工作。她那裏最近因豬流感流行,公立醫院為人民接種防流感疫苗,通常打這種針要排隊四、五個小時,她說那裏有一個郡,規定只為低收入人士打這種針。但私人診所又沒有這種疫苗供應,那麼高收入人士該到那裏去打呢?保護弱勢到了這種壓制強勢的地步,也太過了吧。



誰在關心誰?
「苗圃」組織了一次雲南行籌款活動,茂哥參加了,回來後他說:「終於知道,為什麼看見的窮孩子總是兩行鼻涕,真是他們不懂 衞生嗎?」他看見的山區學校,簡陋得「不是你能想像」,最叫人揪心的,是學生們住的宿舍。由於學校離家太遠,孩子們必需住宿舍,而宿舍就像臨時搭出來的草棚,「別說不能遮風擋雨,寒冷才是無孔不入。」
朋友之間於是響應號召,為孩子們過冬的棉被籌款。雲南省臨滄市的價格調查,是每床被褥人民幣一百五十元,含被子、床墊和枕頭。雲縣,嶺磨小學有七個班,全校約二百五十人,百分之八十的孩子必需住宿舍,即二百多人,二百多套床鋪合共約三萬多元。大家朋友都不是有錢人,每人湊一、兩千,這只是朋友之間的小圈子活動,沒有公開,準備月底前湊齊的錢到現在也只籌了一大半。朋友中不是沒有富人,但富人中捐錢給宗教團體的比較多。各人有自己的取向。有人關心宗教,有人關心弱勢團體,本來無可厚非。不過話說回來,誰不擔心捐給孩子的錢被大陸的狗貪官吃了?為此茂哥這樣說:「請相信,只要有熱血的人在關注着,就會有熱血的人在做着人道的事,茂哥本是個疏懶的人,但這次一定會向有關機構要求發回每一個人的捐款收據。謝謝了,叔叔阿姨們,你送給孩子們一百五十元的床鋪,是他們家儲蓄了一年也達不到的數目。」茂哥身體不特別健康,他作出這樣的保證,後面不知又要有多少奔波。

後愛情綜合症

「我那麼喜歡你,你喜歡我一下會死啊!」
看完十句最語錄,如果要我選出最牛逼最震撼的句子,我把它列在第二位,這是 90後女生的典型思維。
對待得不到的愛情, 70後女生選擇撞了南牆再回頭。 80後女生則堅持愛情是一個人的事,我愛你是我的事,你不愛我是你的事,我的愛情與你無關。 90後女生是被縱壞得更徹底的一代,她們完全無視他人利益,自私傲慢,我在大陸經常見到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90後女生,上完廁所根本沒有沖廁的意識,毫無愧色揚長而去,問過她們為甚麼不沖廁,有人說「沒這個習慣。」有人則說「怕弄髒了手。」
所以,當 90後女生付出了一點甚麼的時候,就一定要得到回報。既然我愛你,既然我在你身上投資了時間、感情、心機,你就不可以坐視不理。愛情在她們眼中變得很荒誕,不但是那種隨時可以等價交換的東西,甚至是那種用來挑戰的遊戲。因為你不愛我,所以我偏偏要愛你,看看我有沒有辦法把你搞掂也是其中一種 90後愛情綜合症。
無論是因為付出得不到回報,還是挑戰高難度失敗,最後她們都會惡狠狠地逼問對方:「我那麼喜歡你,你喜歡我一下會死啊!」用她們的邏輯來思考,這是永遠想不通的問題。為甚麼為甚麼為甚麼,為甚麼我的付出沒有回報?
當一代人陷入這樣的邏輯盲點,很明顯,那不僅僅是她們的愛情態度,那是她們的人生態度。讓人膽寒。

中國樂器: 瑟 琴 箏的分別

他們最大的分別是弦的數目不同

古琴(古稱琴、瑤琴、玉琴,現稱古琴、七弦琴)是中國古代最古老的樂器之一,是中國最早的彈弦樂器,稱為「國樂之父」。在古時文人心中視為高雅的代表,琴音悠遠,高山流水知音流傳至今。



簡介

結構組成:型制多樣,現今以「仲尼式」「伏羲式」最為多見。一般分為琴體(即共鳴箱,由琴面、琴底和琴軫、雁足等部分組成)和琴弦系統(包括琴弦七根和岳山、龍齦、琴徽等部分)。

使用材質:琴身的琴面面板一般為桐木製,琴底板為梓木製。琴弦的質地以前多為絲制,現在多為金屬制;琴徽多為貝殼或玉石製成。

樂器特色:是樂器家族中最古老的樂器之一,歷史悠久,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民族樂器之一。屬於弦樂器族內的彈撥弦鳴樂器,發音渾厚深沉,餘音悠遠,具有濃厚的中國民族特色。演奏技巧複雜,有滑奏、揉弦和泛音奏法等特殊技巧,表現力豐富。





瑟是中國的一種傳統彈撥弦樂器。外形類似古琴和箏。瑟有25根弦,每弦有一柱。按五聲調式定弦。

外形構造

瑟的琴箱為平臥的中空長方形,面微隆起。琴箱一般為整木製做,下有底板。有的時候琴箱側面和底面有出音孔。在琴箱表面,首段有一個較長的「岳山」(用以架弦的硬木),尾端有三個短岳山和四個枘,用來固定琴弦。一般的瑟有25根絲制的弦,平行琴體排列。每弦下有一可移動的柱(又稱碼子、雁柱),用來調音。



中等的瑟長度為100-160厘米,以上稱為大瑟,以下稱為小瑟。



相傳古代的瑟有50弦,《漢書·郊祀記》載:「太帝命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能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史載也有23弦的瑟,如《周禮·樂器圖》:「雅瑟二十三弦,頌瑟二十五弦」。20世紀30年代,鄭覲文創立的上海大同樂會又對瑟進行了改良,製作了50弦的庖犧瑟和100弦的大瑟。



箏,又稱古箏,是一種中國傳統彈弦樂器,和古琴、瑟相似,但是弦數不同,而且音量比較洪亮。

彈法

因為現代箏改良後使用鋼絲弦,一般彈古箏者帶著假指甲,通常由玳瑁製成。



傳統箏只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偶爾用無名指彈弦,左手按弦。而現代箏則用左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彈奏。



新箏是在古箏基礎之上研製而成的一種新型樂器。它具備2個相對獨立而又密切聯繫的演奏區,可以同時具備五聲音階七聲音階或者十二平均律的所有半音,可以演奏複雜的作品,彌補了古箏具有的諸多缺陷,表現力豐富。



在台灣,每年固定有古箏表演於台灣國家音樂廳及台灣其他正式音樂場合。甚至以閩南語播出的電視歌唱節目,仍會以古箏作為現場伴奏樂器,也有專門表演的街頭藝人。

2009年11月21日 星期六

無恥之手

一九八六年當馬勒當拿伸出那短短的「魔鬼之手」把球頂過英國門將施路頓入網,令英國在八強止步後,我跟自己說,自己不想再看這個所謂「球王」比賽。即使後來他帶領意大利球隊拿波里踢出佳績,取得聯賽冠軍,我也沒有看過拿波里的比賽。
看過前幾天法國球星亨利伸出他那「無恥之手」製造入球踢愛爾蘭出局後,我決定把亨利加進這個罷看的黑名單!
作為球迷,當然希望粒粒巨星的法國隊有驚無險的進入世界盃決賽周,明年可以在南非爭雄。只是法國贏得實在太難看,太不光采了。愛爾蘭從來不是頂尖的球隊,踢法沒有多少娛樂性,但至少肯走肯拚,球味不足,球員不會出「蠱惑」!他們在比賽的表現比擁有天皇巨星的法國隊有過之而無不及,埋門機會更多。要是法國隊靠球員的高超質素製造個別機會取得漂亮入球擊倒愛爾蘭,那愛爾蘭只能抱怨自己技不如人,缺乏埋門把握。畢竟,「贏了形勢但輸波」的事時有發生。
問題是亨利不是靠高超的技術為隊友製造入球機會,他靠的是「無恥之手」,靠的是用手像打籃球那樣「控定」再用腳交給在門前的隊友撞入。輸在這種「茅躉」、「騙徒」手上,難怪杜夫等愛爾蘭球員泣不成聲,淚流滿臉!
最讓我氣憤的是,亨利在球證判入球有效後居然有臉跑出球場高舉雙手慶祝,還不住向球迷拍掌致意,彷彿他踢進了甚麼絕世好球!那一刻我真有點衝動想拿起厚厚的書擲向電視機,大喊:亨利你好「狗」呀!

《大國沉淪》

「在這樣的『經濟奇蹟』背後,是制度腐敗的奇蹟、社會不公的奇蹟、道德淪喪的奇蹟、揮霍未來的奇蹟,不僅是經濟成本和人權成本極為高昂的奇蹟,更是社會綜合成本難以估量的奇蹟。」
「中共權貴主導的『強盜式和裙帶式相混合的資本主義』,他們積累的巨額財富不是靠商業智慧、吃苦節儉、發明創造和公平競爭,而是靠特權掠奪全民資源,他們輕易到手巨額財富也不會用於造福民間和回饋社會,而是轉移國外和盡情揮霍。」
想要引用的同樣精闢的評論極多,事實上,整本評論集,句句話都值得引用,每一篇都一針見血、用極淺白的文字,道出了當今中國的狀況。這是一本中國現狀的通鑑,讀了它,就能知道現在的中國是怎麼一回事,知道在表面的「進步繁榮」之後,匿藏着如何可怕的實情,明白在錦繡覆蓋下的屍體已經腐爛到了什麼程度!
是誰,有這樣的萬鈞筆力?
劉曉波。記住這名字,他是當代偉人,二十多年,矢志不渝,為救中國而努力。他是一介書生,無權無勇,以文章為戰鬥工具,對抗種種來自極權的迫害,「不識時務」至於極點。以人性的光輝織出他身上的光環,是黑地獄中少見的明燈。
《大國沉淪》,副題「寫給中國的備忘錄」,劉曉波著,允晨文化出版。收錄了五十餘篇評論,值得用所有的美好形容詞去形容。但是只要讀上幾篇,就可以知道,所有形容詞都沒有用,都不足以形容文章的精采。
人人都應該讀這本書,當然,若對中國漠不關心,自作別論。而更要向之特別推薦的,是那些以為真的大國崛起了的人。

2009年11月19日 星期四

老城隍廟

現在人們去上海老城隍廟,其實就是逛那一帶的商場,很少人還會想到進城隍廟看看。
這天我們一團人到了老城隍廟,解散活動。這地方我去過不知多少次,突然想起,從未進過城隍廟。於是信步走去,買票進廟,裏面香火不算鼎盛,也不算冷清。
在我很小的時候,每年農曆大年卅晚上,城隍廟有廟會,我的曾外祖父每年這天,都會去城隍廟上炷香,拜一拜,然後就在廟會上,選男孩子的玩具,或是一條金箍棒,或是一對金剛錘,給我買回來。儘管已經睏得要命,我總會堅持把他等回來,等到玩具到手,一般已是年初一了。
我那曾外祖父在上海灘上也是一方人物,年青的時候,在家附近的淡井廟擺壽宴,黃金榮來拜壽,梅蘭芳來磕頭,很是風光。這天閒逛老城隍廟,看建廟歷史,才知最早的城隍廟原來就是淡井廟,因為遠離上海城區,信眾燒香不方便,後來才在城裏蓋了這一座城隍廟。如此將兩座廟串聯起來,曾外祖父年青時擺壽宴,年老後趕廟會,似乎都跟城隍有關了。
廣東俗語說「咁近城隍廟都唔求番枝好籤」,但在上海城隍廟裏,卻無籤可求。以為事涉迷信,政府不給,去問一個看廟門的男人,答案竟是:「不能搞這些事情的,現在的人呀,來求籤,都想求根好籤,如果求根下籤,心裏不痛快,鬧將起來,廟都會砸掉!」中國人真是變得越來越不講道理了,難怪天天喊「文明」。

有一種愛情叫 Crocs

第一次邂逅 Crocs,是在一輛小巴上。一對夫婦跟一個男孩,腳上各踏一雙顏色各一模樣奇醜的涼鞋,虎頭虎腦、笨拙、壯實、簡陋……我能想得出的,都是這一類的形容詞。要到後來這種醜醜的涼鞋風行一時,我才意識到那一家三口其實是潮流先驅。
潮流物在它尚未被大眾接受之前,通常都像天才那樣,不容易被理解。只是 Crocs的目標卻絕非潮流而已,它有更大的抱負,它要被每一雙腳踏在地下,踏遍所有有人走過的地方。它差不多成功了,卻也同時宣告失敗。它的失敗,很荒誕地歸咎於它的耐用。一件日用品,最大的優點是耐用,它最大的缺點同樣也是耐用,因為耐用,所以滯銷。
像某種弔詭的愛情,本來,你想拍的是一場散拖,趁還走得動路的時候,嘗試不同款式的鞋子,襯托不同的衣物和心情。誰知,來的是一雙經久耐用型,且時日越長,鞋子和腳彼此適應,穿起來更加舒適。且輕便,方便走極長遠的路。 Crocs是老公人選,他的辭典中沒有拍拖一說,他要的是天長地久。
每一個遇上 Crocs的人,都無一例外陷入尷尬境地,他很好,很舒適,很實用,他願意陪你走長遠的路。可是當一雙鞋子可以穿一輩子,你顯然希望有更漂亮的選擇。
只是,世事往往總是如此弔詭,漂亮的鞋子只流行一季,而且損耗的速度快得多。這個世界,實用主義的低調跟流行、驚艷、心跳這樣的詞總是不能共存。

主動、被動

不知何時開始,硬銷「雷鋒焦裕祿」式大好人,竟惹來反感。從前那些「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多鏗鏘,無私精神服眾,正義之士受到尊崇,但今日一些太過表面的好人角色,觀眾沒有共鳴。
因為大家不信。
是社會的教化?現實的教訓?抑或我們要保護自己,不再天真?
有時看到政府宣傳和公共事業的廣告,也很納悶,為甚麼他們仍沿用一些落後而低智的手法?唱呀跳呀,你一句我一句唸口簧,像教育小朋友般老土。
宣傳的本來就是各人應盡之責任和義務:保持清潔讓座予老人小童孕婦戒煙不阻門不衝門……為他人着想也為自己着想,舉手之勞而已。
不過所用字句,總是「你 XXXX,定必受到讚賞」、「最抵讚」、「我哋話你最爭氣」、「你最醒」、「我哋撐你」──加上一些浮誇笑臉,實在反效果。
很多時行善、助人、捐款、公益、公德……做好事是出於個人意向和修養。率性、隨心,並非為了「抵讚、抵撐」。主動或被動的分別在此。有性格的人還愛唱反調,故意不從。他會說:「咦?你是誰?誰要你讚?」
──教育,向來都是困難的

關於中國剩女的幾個要點

《新周刊》來勢洶洶做了一個「剩女」封面故事,把剩女當社會現象來探討,於是「大齡單身女子」在中國就成了一個可歌可泣的標杆,跟衡量國家進步的 GDP有得比。專題正反辯論,中外古今內外說明了中國適婚女子「嫁不出」、「選擇不嫁」等等難題。
看後有一些想法:
1.大家覺得「剩女」就算不是一個問題,也至少是一個論題,可以大做文章,發表高見。
2.剩女的問題,與愛情無關,與婚姻機制或許有關,與社會經濟結構與發展也可能有關,但肯定與她們自己有關:不嫁或嫁不出,都是她們要處理的問題。
3.剩女需要經常解釋自己為何是剩女,根據定義,女人過了二十八歲就剩。六十歲才結婚的,不是剩女。
4.除了媒體操作者(例如《新周刊》,但策劃者是男性),社會上沒有人同情剩女,但沒有人敢公開貶抑剩女,因為那是不道德的事,因為每人身邊都會有一個或好多個剩女。
5.剩女也有級別高低之分,高級剩女是社會進步的指標,她們甚至帶領男性向前走,低級剩女無名無姓,是阻礙社會進步的障礙物,因為她們還是想依附男性。
6.剩女的出路選擇只有:爭取嫁、隨緣嫁、選擇不嫁、與其他剩女戀愛、與自己戀愛。
7.中國剩女與日本敗犬可以結盟,到西方國家尋找自我與愛人。因為在老外眼中,他們看到的不是「剩女」,而是「性」與「女」,而這與年齡及婚姻狀況無關。
最小字型適中字型較大字型最大字型2009年11月19日
《新周刊》來勢洶洶做了一個「剩女」封面故事,把剩女當社會現象來探討,於是「大齡單身女子」在中國就成了一個可歌可泣的標杆,跟衡量國家進步的 GDP有得比。專題正反辯論,中外古今內外說明了中國適婚女子「嫁不出」、「選擇不嫁」等等難題。
看後有一些想法:
1.大家覺得「剩女」就算不是一個問題,也至少是一個論題,可以大做文章,發表高見。
2.剩女的問題,與愛情無關,與婚姻機制或許有關,與社會經濟結構與發展也可能有關,但肯定與她們自己有關:不嫁或嫁不出,都是她們要處理的問題。
3.剩女需要經常解釋自己為何是剩女,根據定義,女人過了二十八歲就剩。六十歲才結婚的,不是剩女。
4.除了媒體操作者(例如《新周刊》,但策劃者是男性),社會上沒有人同情剩女,但沒有人敢公開貶抑剩女,因為那是不道德的事,因為每人身邊都會有一個或好多個剩女。
5.剩女也有級別高低之分,高級剩女是社會進步的指標,她們甚至帶領男性向前走,低級剩女無名無姓,是阻礙社會進步的障礙物,因為她們還是想依附男性。
6.剩女的出路選擇只有:爭取嫁、隨緣嫁、選擇不嫁、與其他剩女戀愛、與自己戀愛。
7.中國剩女與日本敗犬可以結盟,到西方國家尋找自我與愛人。因為在老外眼中,他們看到的不是「剩女」,而是「性」與「女」,而這與年齡及婚姻狀況無關。

《異鄉人》與荒謬主義

不久前,台灣麥田出版社又重印了卡繆( Albert Camus)的《異鄉人》( L' Etranger),不覺油然想起我的文藝青年時代,曾被這本書引起自己對人生、對個人與社會的一陣心靈悸動。
那時應是二十多歲。先看到文星出版的王尚義的《從異鄉人到失落的一代》。王尚義是台灣一位二十六歲就早逝的青年,他在六十年代初出版的這本書,介紹了《異鄉人》和現代文學,對那時的文藝青年影響頗深。而卡繆的《異鄉人》,也在文藝青年的圈子裏談論了起來。四十多年來,這兩本書的中文版一直重印,也一直影響着青年思潮。
法國作家卡繆的《異鄉人》,原文應是「陌生人」的意思。卡繆因這本書而獲一九五七年諾貝爾文藝獎,不過卡繆也短命,四十七歲就在法國因車禍喪生了。
《異鄉人》所寫的是現代人的孤獨,以及與社會的疏離。小說第一句:「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昨天,我不能確定。」就以冷淡的漠視,形塑出主人公莫梭內心與現實的衝突。人的本質是孤獨的,卻又不得不與他人發生牽連而融和在一個看似有秩序的、和諧的社會。社會上人與人的關係是虛偽,許多行為都不是自主而是荒謬的存在。「難道身為一個人並不能獲得他生命完全的自主」?世界總是喋喋不休地告訴人們,行為甚至思想應如何符合社會約定俗成的種種道德與法律的節度。莫梭因無法擺脫「獨立個人」的困窘,因此他注定成為與社會疏離的局外人,也就是永遠的異鄉人。
《異鄉人》帶來反建制的思潮。隨後中國文革和毛澤東思想在中外傳播,與西方反建制思潮結合而帶來了左傾激進主義。今天這一切都成過去,但卡繆的荒謬主義仍不時觸動我們那一代人的心靈。

2009年11月18日 星期三

理髮店三色柱

在某個地方耽久了些,民生小問題得解決,頭髮長了要修剪。幸好我一向直髮,簡單。從來不必像名媛明星那樣:「我個頭除咗安迪誰也不能碰!」指定理髮師是派頭,久而久之成為他的奴隸也不自知。
中港台日韓歐美任何城市,即使不大懂當地文字,只消見到「紅藍白燈柱」便是了。
這天在大阪難波千日前理髮,它很現代化,但那燈柱仍是「老土」的。昭和時期所用肯定一樣。
所有店號門口必備這個玻璃圓筒,不斷向上旋轉的物體,究竟由誰發明?原因何在?
中世紀流行一種說法:人生病主因是體內各元素不平衡,只要設法引出多餘元素,就可恢復健康。血液最易引出,「放血」治療法大行其道。當時紅色代表動脈,藍色代表靜脈,白色代表紗布。外科醫師有時不願親自動手術,委託理髮師去做,他們當上了「業餘外科醫師」。 1540年英格蘭國王批准成立兩師聯合會,三色柱成為標誌。
不過另一說法與法國革命有關:一名革命者被敵人追捕,藏身理髮店逃過一劫。後來又因通訊困難,志士與理髮行業秘密商定進行地下活動。花柱為紀念革命勝利而用上法國國旗紅藍白三色。
至今全球通用。沒想過它與頭髮一點關係也沒有吧。

facebook人生

有時在 facebook上靜靜觀測別人的生活日程,更確實印證朋輩影響( peer group)是最有效的人際推動力量。看見有些人時時刻刻更新自己的狀態與生活內容,好像帶着競賽精神把最精采的一面秀出來,而自己好似並不真的有很多事值得記下或分享,漸漸就沉默下來。
這裏面不是沒有虛假的成份。 Facebook是一場虛擬的人生競技場,莎士比亞說的世界舞台,每個人在扮演一個也許連自己也不太認識的自己,有孩子的父母秀可愛活潑的孩子,長得美的女孩秀自己的美麗照片,有智慧的秀自己的知識,有品味的秀自己的品味,而群眾就透過「 like」與「 share」來表達反應。在 facebook的世界是沒有「 dislike」這個功能的,就算有,我懷疑有多少人敢公然表達出來。
以為品味的建構愈來愈個人,其實更有可能服膺於群眾壓力而變成隨俗。有時我明明看見一些算不上好品味的,但原來有那麼多人喜歡。當中應真有各自的一杯茶,但恐怕也有不少是為了討喜。「真誠」在網上人際生活算不上美德,它是先天毋須驗證的元素。
帶着這種懷疑精神是沒法在 facebook或其他網上世界如 twitter或 plurk裏如魚得水的。我慶幸我是這個過渡世代的一員,退可退回父母輩的紙短情長素心濃情,進可進至新生代的零碎物語光速時差。
村上春樹《 1Q84》開筆第一章標題就是「不要被外表騙了」:這是個馬戲團一樣的世界,一切都是假裝的。不過如果你相信我,一切都可以變成真的。

孤獨與無奈

村上春樹大約在二、三十年前崛起。那時我擔任月刊總編輯工作,又寫政論,可以說是挺忙的。但長期以來,習慣了抽空讀小說。這時我愛上了讀村上的小說。他的小說,介乎嚴肅文學與流行文學之間,讀起來相當輕盈,但又不似流行小說那樣只徜徉在輕浮的感情流動之中。一本小說,很快就看完。
村上的小說,大都用第一人稱,題材離不開個人與社會尤其是與異性的關係。總括地想一下,基調大致上是孤獨與無奈。不過,不像卡繆與荒謬主義文學那樣,以人在社會中的疏離而感沉重與悲哀。村上卻是在享受孤獨,輕盈地對待無奈。喝啤酒,聽歌,讀小說,鑽圖書館,是他小說中主人公的孤獨人生。
村上小說的人生,本質上是孤獨的。因為孤獨,就需要與人交往,以求相互了解。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又是很難相通的,因此相互了解不僅不可能,而且徒勞及枉費心機。於是,與其勉強要與人交往來消除孤獨,不若退回來把玩孤獨。
《挪威的森林》講到「我」在大學宿舍,看到每天升降國旗,於是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晚間非降旗不可。縱然在夜裏,國家照樣存在,做工的人照樣不少,許多晚間工作的人居然享受不到(以國旗為象徵)的國家的庇護,「我覺得有欠公道」。國旗晚間下降,這樣的事我們習以為常,卻沒有深究。村上小說中常有這種荒謬主義的觀察。
外國小說中,我年輕時愛看契訶夫的短篇。三十歲左右受卡繆荒謬主義小說的影響。五十歲就愛看村上,他也寫孤獨,但不似卡繆的疏離;他寫無奈,卻不沉重。

讀唐德剛

歷史學家唐德剛教授逝世,歷史學家是社會中一個很獨特的品種,歷史學家的魅力,在於對從前的事情的叙議。只有「叙」是不夠的,歷史教科書都齊全了,除了辛勤搜羅資料,歷史學家還要負起「議」的責任,這是最難的工作。就像醫生,「叙」是講述病徵,「議」是定論病理。一把脈,四五位大夫都有不同的看法,其中一個斷言:這是絕症,就要很大的勇氣和功夫。
唐德剛教授富有激情,本來不太適合這一行。其歷史論述有時綜合了太多的主觀判斷,變成「唐氏綜合症」。例如唐先生的「中華民族三峽論」,認為中國要經歷過三峽,以後就騰龍入海,光明在望。這是詩人的想像和情感──為什麼只過三關,而不是六環彩?人口已經十四五億,過第三關之後,地球有限的資源如何分配?唐先生都沒有科學的佐證,只能是「聖人出、黃河清」之類的「老百姓式」的祈求。
唐德剛教授的歷史很有中國老百姓色彩,他很有人情味,品格善良,讀唐德剛的歷史論述,有太濃厚的「有我」之境。雖然他喜歡以「朋友」的暱稱與讀者直接對話,但歷史學家修煉到高段數,像一位高僧看破生死,能把一切悲歡悉數沉澱。叙事越細節,論議越謹慎,「議」的地方越精煉而準確,就像外國的足球賽轉播:評述員坐在一旁,口水絕不多,畫面高清,鏡頭調度靈活,進球之際,評述員才那麼三言兩語,就把一場球賽的來龍去脈點睛化活。
唐德剛先生的論史,卻自有貢獻。他龍門陣山侃水調的大嗓門,優點是能令中國歷史趣味無窮,你知道他為中國覺得「肉緊」,所以情不自禁也跟他一起投入了。比起今天特區政府指引之下言詞悶出鳥蛋來、編制僵化如石頭的文史教科書,讀唐德剛,像垃圾食物吃多了,吃一點有機蔬菜,令中學生可以防止少年的白癡化。
見過唐先生的,都忘不了他憂患中不失憨真的一絲笑容,那種氣質,是那麼中華民國,值得懷念的中國人,都是上一代的,他要出三峽,奔流大海,從此不再回來。

2009年11月17日 星期二

有發明,有淘汰

《時代》雜誌選出二○○九年五十大發明,衣食住行娛樂環保各方面都有突破。每年盤點,很多過去的發明仍未普及,但新的又出籠了,可見人腦想像空間沒有上限。
植入盲人眼球的微型晶片電子眼、愛滋病疫苗、人工養殖藍鰭吞拿魚、智能家電調節器、 LED燈膽、裝修用X光透視相機……都非常實際。我們或用不上「瞬間轉移」、「戰神火箭」的高科技研發,但那以各種食材製作的環保賽車真叫人垂涎:紅蘿蔔纖維的軚盤、大豆製造的座椅、巧克力提煉成的燃油,還有植物油潤滑劑和生物燃料引擎。這樣的車子,是否可以一口一口吃掉?
至於「思想傳達訊息」融入生活中會更方便。美國威斯康辛州大學博士生,成功透過「思想」,選取在電腦上閃現的英文字母,帽子所裝電極能監察腦部活動,辨認想要的字母串成訊息。現在只是初步成效,不久將來,「讀心」、「讀腦」,不再神秘莫測困難重重了。
不過若思想可傳訊,還需要文字嗎?現今文字已淪落,日後再也沒人書寫了。我們也許是末代執筆者,孜孜於一筆一畫,格外珍惜美麗的書法,用「美麗」,因它包含了剛勁、飄逸、婉約、沈穩、灑脫、正直……與哀愁

真的你假的你

現在的化妝品差不多跟整容醫生一樣厲害,練好了化妝術幾乎等於成了易容大師,可以一技走天涯,今天嘗嘗做金城武的滋味,明天以安祖蓮娜祖莉的模樣閃亮出場。我第一次真切體會到天生沒有美術細胞的痛楚,因此,在別無選擇之下,只能夠安安心心做自己。
在網上看到一幅美少女自拍相,大眼睛、尖下巴,妙目顧盼,美麗得不像是真人,倒像是童話故事中的女主角。結果,女生除掉假睫毛、大眼仔,洗盡臉上的顏色之後,公主不見了,巫婆登場。
現代人的身外物又何止化妝品這一項呢?我們被外在物淹沒,化妝品、衣履、手袋、社會身份、親朋戚友、競爭對手……在這些形形色色的東西披掛下,我們的真實面孔被深深地掩藏起來,那些東西代表了我們本身,也可能是我們代表了那些東西。都一樣,反正是自我的徹底埋葬。
布斯韋利斯主演的科幻片《偽能叛變》中,人類越來越討厭自己會變老會變醜會衰弱的軀殼,連化妝術都省略了,直接製造機械人代替人類外出社交、工作……參與一切需與其他人發生關係的事物。本來是用假的人代替真的人,結果卻演變成真人對假人的依賴,甚至是人類對真人的排斥,堅持以本來面目生活的人,被視作異端。
何嘗不是呢?現實生活中我們對外在物的依賴還不夠嗎?

「緣」的英譯

毛凱琳三十年前來到亞洲,從此在大陸定居,歸屬感在中國。「三十年前,中國人叫我毛同志,後來,改稱師傅,今天,叫毛女士。從前中國人的衣服都是灰藍的中山裝,今天,穿得色彩繽紛,個性的解放和變革,從身上顏色就見到了。」
一個人活了兩輩子,經歷了中國三十年改革的巨變,毛大姐不枉此生了。她不是在小圈子裏碰杯飲宴的老外貴族,全國到處跑,「在美國,生活太充裕,中國令人有激情,天天有新鮮事,越活越年輕。」
三十年前,美國小提琴家史泰恩訪問北京,當年雙方語言不通,兩國的音樂家用音樂溝通,中國人還表演京戲,把史泰恩的美國人一行看得目瞪口呆。「中國人一般很善良,年輕官員也很有見識,他們了解世界,中國一天天在變,問題當然有,不比其他國家少。但人口十三億,中國人的潛質和智慧卻一定比世上其他地方多,我很樂觀。」她說。我沒答話,想到香港「特區」,有點荒涼感。
毛大姐登五嶽,學古文,情迷老莊,讀唐詩宋詞。「中國民間很有幽默感,體現在歇後語裏,民間歇後語跟經典裏的一本正經不一樣。像『西方人洗澡──涮羊(洋)肉』。」說完,她自己笑倒了。
「中國人民的老朋友」,這句話太濫了,許多外國人經營跨國企業,來中國只為了吃中國菜,賺中國錢。毛大姐不同,她是把中國兩個字生活在血液裏的人,一心只想美中兩國成為真正的好朋友。「這是生來的緣份。」她用國語說。
中文的一個緣字,從佛教的輪迴( Karma)衍生過來,英文該怎樣譯?我請教這個新世代的中國通。「 Fate, Predestination, Destiny,通通加起來,拌和。」像炒菜一樣,古時的中文營養成份豐富,英譯以一敵眾,才真是博大精深。「但這只是宏觀的『宿命』。如果宿命是一塊棉花田,『緣份』只是一縷隨風飄逝的幼小的絮絲,這是中西文化之間味道總有點不對的地方。」我說。
「還要加上一個字: Serendipity──偶而交感的光亮。」毛大姐說。
加一點點醬油,就貼近許多。「緣」是柔軟而精緻的牽扯,是一種細細的業力。 Serendipity,這個字也深得不得了,卻又有「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之巧。人的一生,沒有痛哭傷心過,領悟不了其中的蒼茫。我沒有說下去,談話就此結束了。


fate ---命運;天命,天數
destiny---命運
Serendipity--- 意外發現珍奇(或稱心)事物的本領
predestination---注定;宿命

情是熱的,理是冷的

「無論是多麼諳熟的哲理,也無法消除所愛的人去世帶來的悲哀。無論怎樣的哲理,怎樣的真誠,怎樣的堅韌,怎樣的柔情,也無法排遣這種悲哀。我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從這片悲哀中掙脫出來,並從中領悟某種哲理。而領悟後的任何哲理,在繼之而來的意外悲哀面前,又是那樣軟弱無力……」
這是村上春樹在他的早年小說《挪威的森林》中的一段喟嘆──面對摯愛的戀人直子自殺身死後的喟嘆。這書我在十多年前讀過,開始看幾頁就一直追讀下去。在寂寞而又心緒欠佳的時候,不想看新電影,寧可重看已熟悉而又有味道的老電影;不想讀新書,寧可讀一些已讀過的有印象的老書。《挪威的森林》不算老書,在日本問世才二十年左右,不過不斷重印,連中譯本也是一再修訂重出。我這次讀的是大陸○七年的譯本。
讀到小說最後一章,第一人稱「我」的戀人直子死了。「我」逃避現實社會,獨自出外流浪,不想見人,也不想與人交談,對人生自暴自棄,那種生不如死的況味,若非親歷其境,是很難寫出來的。這本小說出版那年,村上三十八歲,就有這樣體會,而我直到七十多歲,才有這種經驗。
人類的種種哲理,包括宗教哲理在內,大都同生死相關。因為人的悲劇,就是一出生就要慢慢步向死亡。死是任何人都無法迴避的。在死亡面前,最富與最窮的人都是平等的。種種哲理,許多人都多少懂一點。我因讀這方面的書(包括文學作品和哲學著作)較多,也許在道理上比普通人知道得多一些。但道理歸道理,當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哲理是軟弱無力的,它無法排遣悲哀。因為人是感情動物。情是熱的,而理則是冷的。

2009年11月16日 星期一

現代版「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是南北朝時著名的「志人小說」,全書一千多則,頗多佳言名句。
網上見有人寫出「好笑的世說新語」,其實有的還真有些道理,並非好笑而已。謹錄數則。
•暴發戶的特色就是,明明是「土」,偏偏自以為「士」。
•男人的臉是他的人生履歷表,女人的臉是她的人生損益表。
•紅顏多薄命,黃臉要認命。
•完全相反的個性,結婚時說是「互補」,離婚時說是「性格不合」。
•試婚最大的壞處是,兩人關係可能會──今日「試」,今日畢。
•娘家是:女人小時候的觀護所,長大後的監理所,結婚後的避難所。
•結婚不是什麼「人生」大事,只是合法「生人」的一件事。
•女人的折舊率驚人,從「新」娘變成「老」婆,只消一個晚上光景。
•熱戀時,再誇張的謊話都能聽成是情話,結婚後,再認真的情話,只會當成是廢話。
•避孕的效果,不成功,便成「人」。
•如果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那模範夫妻充其量不過是「示範公墓」吧了。
•如果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那麼一年一次的結婚周年慶,就是一年一度「掃墓」了。
•婚姻是牢籠,所以有些男女在婚後都會「喜出」、「望外」。
•「官」若好,社會是彩色的;「官」若不好,社會是黑白的。
•官場打滾心得──路遙知馬屁,日久見人「腥」。
•只有在大排長龍時,才能真正體會到我們是「龍的傳人」。

2009年11月14日 星期六

《海邊的療傷小屋》

人們常常說,讓一間房子變成一個家的魔法取決於住在裏面的人相親相愛,有愛的地方就有家,相反,再豪奢的房子也不過是冰冷的建築物。
這話說對了一半。有了一定的年齡,累積了一定閱歷的人會明白,一間房子能不能變成一個家,最終其實取決於住在裏面的人會不會在那兒成長。人生是一個旅程,家是加油站,是汲取力量的地方,每個人離開家門投入旅程的時候,都應該像離開油站的車子,加了油洗了車上了蠟,精神飽滿地上路,有勇氣迎接或迎戰未知命運。而耗盡能源疲憊虛弱時,仍可以回家繼續加油、充電。家中有沒有相愛的人,甚至,家中有沒有一盞亮起的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個人住在家中,仍能跟自己的心靈對話,完成自我發現和自我成長的過程。
《海邊的療傷小屋》(英文原名 The Beach House,作者 Jane Green)講的就是一間屋子變成家的故事。屋子的主人是個喪夫的女人,兼且瀕臨破產,她在迫不得已下迎來三個房客,本意是為了減輕經濟壓力,沒想到一個房東三個租客從此踏上奇妙之旅,四個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住到同一個屋簷下的人在那兒療傷,完成了對封閉的自我世界的探索。在 Jane Green溫馨細膩的筆觸下,家有了豐富的內涵,是自我存在着的地方……家在那兒,愛在那兒,生命的源頭也在那兒。

加拿大中國人

在《壹週刊》舉辦的「品牌第壹大獎 2009」頒獎禮上,碰到蘭桂坊創始人盛智文。
這個加拿大人,現在已是香港人了。拿身份證拿特區護照,進美國的時候,在國籍上填「 Chinese」。他拿出回鄉證給我看,說剛去了成都,他在成都也搞了個蘭桂坊,明年三月正式開張。
我問他為什麼不在上海和北京搞蘭桂坊,他說這些城市變化太大太快,不斷有新鮮事物湧現。反而像成都這樣的城市,人們生活悠閒,生活態度也特別隨意,有十塊錢,恨不得花二十,好像從來不擔憂明天似的,特別可愛,所以他還是選了成都。
我常去成都,去多了,就明白為什麼古人說「少不入川」。這地方太隨意,生活太閒散。長久不出太陽,太陽一出,許多人就請假不上班了,或是到公園草地去曬太陽,或是找棵大樹,置張枱子在樹蔭裏打麻將。約會也閒散,遲到沒人責,不到也沒人怪,年青人到了那裏,哪裏還有幹勁?
但是,這樣生活真是很舒服的,我有些香港朋友,到了成都,就不想回來了。
盛智文二十歲就進軍中國,在湖南長沙搞了間辦公室,那時候他以為毛澤東的家鄉應該很有作為,結果,當然還是北京、上海、廣州。但三十多年的中國經驗,卻是一個巨大的寶藏,他比大部分香港人了解中國,說起中國國情、中國的變化,頭頭是道,可以在香港開班講學。
跟他比起來,香港許多「精英」,包括特區政府高官,對中國的認識就十分蒼白,其中有一些,還以自己不了解中國為性格表現,那其實是很無知很吃虧的。

太平洋黑洞

毛凱琳是一個四十多歲的美國女人。一九八○年,她來到中國,做棉花生意。
毛凱琳說得一口流利的中國話,她很了解中國,把大陸官場常遇到的詞彙,編成一本像毛語錄一樣的小紅書,叫做「管鑰匙的人不在」( The Man With The Key Is Not There),教美國人來到中國,如何聽懂中國人說話的真意。
除了工作,她的愛好是環保。毛凱琳回美國,在三藩市乘船出海,駛到夏威夷附近的海域,發現一個直徑三千五百哩的海洋垃圾漂浮圈──丟棄的魚網、發泡膠、塑膠桶、數不清的工業廢料,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直開始累積,從美國、日本、中國,環太平洋的許多發達和「發展中國家」無數的「消費者」,像排洩一樣,污染了海洋。
太平洋像浴缸裏水流沖走的那個活塞洞孔,水流順着時針方向逆轉,但當中有一片海域,像浴缸流水時的真空洞眼一樣,幾乎是靜止的。六十多年來,工業廢料拋進海洋,悄悄地向這片真空海域滙聚,形成這個壯觀的垃圾黑洞。
毛凱琳在中國工作,但閒來就出海去太平洋。她的嗜好不是唱 K,不是打麻將,也不是足底按摩,而是到處呼籲,叫人不要用塑膠。
煙草和塑膠,都應該一起禁,而用塑膠的禍害更甚於抽煙。毛凱琳步入中年,但滿腔激情。「活在中國,令我感到年輕。」她說。
「因為在中國,你固然看到許多不公義的事情,回到美國,又見識美國公眾的無知。隔着太平洋兩頭跑,你會清楚:這個世界患了重病,因為這兩個大國都一起瘋狂,但局中的世人卻還在享樂,你要很年輕,很有激情,才想改變這一切,挽救地球於末日。」
毛凱琳的機構,專門對付太平洋這個垃圾黑洞,那裏的魚吃了垃圾,都死得差不多了。她歡迎香港的下一代加入,一起為拯救美好的自然盡一點力,因為在這個世界,除了 o靚模的波波,還有許多更值得神往的事情。毛小姐的網址: www.projectkaisei.org──她肯付多少錢,我不知道,也許是義工,但聽候這個美國女人使喚,你會有得着:一是環保經驗,二是學英語,三是學好所謂的「普通話」,毛凱琳在大陸三十年,中國話比你祖宗三代的國語咬音都純正。

2009年11月11日 星期三

固執的新娘

一定非常非常的愛,才願意在監獄中下嫁重犯。
有些女人婚後男人才犯案坐牢;有些已有婚約定好日子結果出事就捕……沒得考慮且已選擇,先成「丈夫」再成「囚犯」。有情有義的無奈等他回家,面對現實的明白他出來之時雙方已老而孩子得吃飯只好改投別人懷抱。
囚犯不能怨,因果皆自招。
──但,他明明是詐騙傷人械鬥搶劫放火仇殺……之類的重犯,她竟披上婚紗,步入紅地毯,在武警特警荷槍實彈監視下,與身穿囚服的男人共譜婚禮進行曲,許下愛的承諾,實在感人。前景困難重重,後路迷茫莫測,在情在理可以不嫁,若他已在服刑才與之相戀,愛他什麼呢?作此抉擇,是來「還債」吧?
四川嘉陵監獄創全國先例,為男重犯舉行囹圄婚禮,新娘不止一名,共七位,抱着同一信念,為愛嫁給他。「不離不棄」才四個字,實行起來得付出半生眼淚和等待。
已成定局的不幸,人們只能面對;但未成定局的凶險,卻可進可退可收可放。別低估女人的力量和勇氣,她們一旦想通了(或永遠想不通),便堅決道:「日子是自己在過,只要我喜歡他,我就會一輩子等他!」父母家人好友都沒轍。
情深的女人很固執

為什麼是柏林

柏林圍牆倒塌二十周年,其間最動人的作品,是德國電影《竊聽者》。
東德的特務在竊聽作家,懷疑作家與一群知識份子來往,把沙龍當成反政府的聚滙。極權國家要控制蟻民的思想。特務負責盯梢這個作家,他在家中說什麼、做什麼,都有專人紀錄。
特務對他的目標,開始有了一點點不同的看法,因為他竊聽到作家閒來在家中彈貝多芬。貝多芬也是特務本人心儀的音樂家,聽着聽着,特務悄悄地發現一個知音。
幹竊聽這一行,不但是厭惡的行業,而且孤獨而枯燥。做特務,必須泯滅了個性。為什麼東德的圍牆倒下了,捷克的天鵝絨革命成功了,還有匈牙利和蘇聯?《竊聽者》的這段貝多芬鋼琴提供了答案。
東歐有深厚的文化:美術、音樂、雕塑,東歐不可能長期淪為蘇聯的共產附庸,因為東歐的人口熱愛美術和音樂。美術和音樂能打動人的心靈,即使特務,來自品味崇高、文化深厚的背景,像《竊聽者》裏的那一位,在竊聽的過程中,他發現被竊聽的目標的喜好,與自己一樣,溫暖的人性浮現了,冰凉的黨性沉下去,最後他自己得到了救贖。
此一轉變,來自貝多芬的一段樂曲。音樂、文學、美術、雕塑,為什麼在西方不算是什麼閒科?因為一個國家,如果沉迷科技建設、工商管理,像剛逝世的那位中國科學家所言,只在科技尋求創新,不必在文學在藝術培養人才,用嶄新的軍事科技,統治沉迷金融商管的「中產階級」,以及耕田種米的鄉村小農,其間全無音樂和藝術的欣賞,竊聽者也不會變節。
因為音樂曾經是心戰的武器,四面楚歌,就瓦解過楚軍的鬥志。貝多芬的音樂也是楚歌,令特務想起國家在希特拉統治之前的歡欣和悲愴、激情與自由。是貝多芬把他從魔鬼的國度拉回到人間。這一點,一個只懂迷戀科技、工管的族群永遠無法明白,當他們也陷於同樣的處境,只有數字和口號,沒有了音樂、藝術、詩歌,他們永遠得不到救贖。

一個人搞掂

當生育成為一個人的事,男人和女人都不再需要異性協作,便能「一個人搞掂」傳宗接代這件頭等大事,人類將變得更美好抑或更糟糕?
不是我異想天開,美國史丹福大學科學家 Pera的研究小組在新一期《自然》科學雜誌上發表的研究報告證實,他們已找到方法將人類幹細胞變成生殖細胞,並培育出原始的精子和卵子。換言之,男人需要卵子,或者女人需要精子,都毋須外求,向自己的皮膚細胞求助即可。孫悟空拔一把毛變出一堆小猴子的景象,在若干年後的電影中有可能換一個場景,成為人類摸一摸自己的手臂,落地生花。
當科學淘汰了兩性的分工合作天賦,男人和女人終有一日將變成中性人,家庭結構變得簡單了,法律紛爭將會減少,人際關係變得一目了然,「夫婦」(如果仍叫夫婦的話)離異後,各自帶着自己的「親骨肉」離開即可。由複雜的人際關係引發的官司會大幅減少。同性戀者歧視與反歧視的權益爭議亦將結束,因為異性婚戀已經失去社會學、生殖學上最大的意義。
當每個人都可以「一個人搞掂」自己的一切,相信我們的世界將變得更高效、更規範,同時也變得更機械、更無趣。人類像機械人一樣,與自己的情感作別。人到無求,品,固然高,可是有求,有盼,有望,有得到的喜悅,得不到的失落悵惘,人生,才有它甜酸苦辣、起伏跌宕的味道。
某些時候,科學能夠解決的問題,從來都不是問題。

2009年11月9日 星期一

香港人在束河古鎮


麗江的朋友見我嫌古城太吵,就說要帶我去束河古鎮,那裏充滿鄉情特色,但安靜舒服得多。
第二天從玉龍雪山下來,驅車直奔束河古鎮。我們把車停在鎮後,穿過一片菜田,沿着雪水溪流進了鎮。那溪水清澈見底,水質太好,溪道裏的水草生得碧綠如翠,長如美髯。溪水冰凉,沿溪的酒吧食店,就把啤酒吊在水裏,不一會就凉如冰鎮了。街道極是乾淨,滿街特色民宿,客人來自四方,有的悠閒喝咖啡,有的攤在陽台躺椅上看書。
趁着陽光好,我沿着溪水散步拍照。走到一棵大柳樹下,見一個戴着太陽眼鏡的年青人斜靠在長椅上,椅前一隻大狗,也斜躺着,看得有趣,就拍了一張照。那年青人竟用廣東話招呼:「李純恩先生,來旅遊呀?」
原來是香港人,在束河古鎮上開了一家酒吧,兩間旅店。這事我從當地朋友口中聽說過,說有個叫阿明的香港人在古鎮上開店。就問:「你是阿明?」他笑說:「我是阿明的拍檔,叫小生。」
阿明在香港開酒吧,有一次到麗江旅行,到了束河就不走了,結束了香港的生意,搬到了束河,一晃五年。小生是阿明的朋友,他嚮往阿明的生活,也結束了香港的貿易生意,跑到束河做了合伙人,至今呆了八個月,天天悠閒過日子。他們的酒吧取名「家有儍犬」,門面不大,進口處掛了一面香港區旗,一張名片上印了四個人名:阿明、楊楊、小生、大軍。楊楊是阿明太太,大軍是高挑香港美女,小生的愛人。名片在店名下面,還寫着一行字:「 TIPSL香港壞孩子」。
於是認識了他們,在斜陽下聊得很愉快。下個月底,組團去麗江,又多了一個去處。



束河古鎮位於雲南麗江城北4公里處,沿著寬廣的柏油馬路向玉龍雪山方向走,在路牌的指示下左轉,再前行2公里,便可見到束河古鎮的建築,這就是被稱為清泉之鄉的束河,又名龍泉村。



  許多朋友只知道麗江和大研古城,其實束河比大研的歷史更久遠,保存得更“原汁原味”。它是納西族農民在麗江壩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也是“茶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鎮,更是納西族從農耕文明走向商業文明的活標本。

束河依山傍水,古色古香的農居井井有條。束河有八景龍門望月、煙柳平橋、雪山倒映、夜市營火、斷碑敲音、魚水親人、石蓮夜讀、西山紅葉。

  最漂亮的地方是青龍橋一帶,橋是石板鋪就的,也叫石板橋。橋下青龍河水咆哮而過,到了晚上仰面賞月,眺望橋邊昔日曬穀之處的龍門地,殘留的青稞架在黑色中聳立無聲,在這群木樁背後的斷牆隱約可見龍門客棧的標記———好一幅幽深的“龍門望月”。

  束河的中心也叫四方街,大研古城的與此如出一轍,四周店舖樹立,圍起廣場的面積約250平方米。

  束河還有一個小四方街。與大研一樣,束河民居的佈置大多是“家家見小橋,戶戶有流水”。也許是離玉龍雪山更近些吧,門前屋後流淌的溪水比大研的清純許多,一束束的水草在狹窄的小溪中半浮半沉、蕩漾躍動,惹人聯想,令人心醉。

  往往讓人留連的是那些各具特色的酒吧和餐廳。拋開俗世煩事,享受斜陽拂照,敞開心扉讓和風輕撫,品一口醇厚的普洱茶,香留唇間。不經意間,樂韻悠揚的老情歌飄進你不羈的心。往事如煙,往事未必如煙。籐椅、木桌,老樹、鮮花,讓人慨歎今夕何夕……

朋友

朋友該是:不會意圖去改變你,而是接受你的想法及行為。他未必會認同你的處事作風,畢竟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致,但他會懂得「尊重」為何物。會對你作出適當的勸諫,知道你不會聽,那麼他會跑去崖下接着正在俯衝下來的你。他會願意與你一起收拾爛攤子,即使之前他已警告了你五千次那事不可行。讓你毫無壓力地,與他分享喜怒。你不會介意在他面前哭得鼻涕直流。不用天天食飯逛街談電話,但你需要幫忙時,他會拋下手上的一切,馬上趕來。你感覺到他的真心誠意。互相信任,而不會因紛亂的是非而動搖。沒有猜忌,也不嫉妒,大家是平等的。
請相信物以類聚這個定律,你是怎樣的人,就會吸引怎樣的人前來,與你交友。

2009年11月6日 星期五

投資心理戰:調整未完 恐穿二萬

筆者在上星期的專欄中指出,未來將會出現一次「把股民們嚇得驚惶失措」的中期調整,想不到把很多讀者及朋友都嚇壞,不少人都向筆者發送電郵或網上留言,希望進一步了解筆者的想法以及調整期的投資策略。以下是大家的問題,以及筆者的解答:



過去數天恆指已下跌了千多點\,是否已經「跌夠」?
筆者已經說明,這次中期調整是會把股民們「嚇得驚惶失措」的,試問怎會跌了千多點就夠呢?況且這次中期調整有可能是由美國引發,而美國第二輪的跌市根本仍未開始,故目前港股的調整當然未完。



美國第三季度全國經濟增長3.5%\,不是代表經濟已好轉嗎?
美國第三季度GDP的正增長,主要是去年第三季度GDP作出了向下修訂,加上政府派錢而製造出來的,例如政府的財政刺激、「舊車換現金」等措施,鼓勵了美國人消費;但由於失業率情況仍在惡化,未來數月的失業率可能超越10%,創下最少26年以來新高,故政府派錢的效應在第四季度就會逐漸減弱。九月份美國個人消費開支下降0.5%,是9個月以來最大跌幅,所以我們不能單看美國一個季度的GDP轉負為正,就認為經濟已經好轉。



筆者曾指出從本年三月開始\,港股已經踏入了牛市\,怎麼會有大調整的出現?難道牛市已完結了嗎?
誰說牛市中不可以出現下跌?大家沒有聽過科斯托蘭尼的「2x2=5-1」理論嗎?他曾用過以下一個例子:男子帶著狗兒在街上散步,狗兒先跑到前面,再回到男人身邊;接著又跑到前面,看到自己跑得太遠,又再折回來;反反覆覆,最後男子和狗兒同時抵達終點,男子走了一公里,而狗兒跑前跑後地走了4公里。男人就是經濟,狗兒則是股票市場;長遠來說,中國經濟向前發展,所以中港股市仍是向前走,港股大勢也是向前走,只不過中間會反反覆覆,而今次大調整就是狗兒向男人走相反路較長的一次罷了。



今次調整會跌多少?
筆者估計今次調整有可能跌穿20,000點,主要支持位是上升通道未被補回的兩個裂口,即七月十七日至七月二十日的18,547點,以及七月十四日至七月十五日的17,896點。



筆者說美股仍處身於熊市的C浪\,港股仍在牛市嗎?
筆者仍相信「中國牛市,美國熊三」的看法,美股將進入日本式的熊市,但回想20年前日本進入大熊市的時候,也沒有把整個亞洲的股市拖垮。美國股市下跌,港股當然會受到影響,但現在A股很多時候已不跟隨美股走勢,而A股大勢是向上的。當A股與美股這兩種力量走在一起時,估計A股對港股的影響較大。



對於這次調整\,我應該出貨嗎?
這就要看大家的投資策略了。筆者預測的「大方向」已說得很清楚,今次是「牛二」的中期調整,但牛市仍然未完;至於你們應否出貨,要視乎在甚麼價位買入、到底是長線或短線的投資以及買入的是甚麼股票。錢是你的,股票也是你的,是否應該出貨,怎麼可以問我?自己想想吧!

銀聯信託投資總監

林一鳴

2009年11月5日 星期四

奇 蹟

乾隆的玉璽,拍賣了四千萬元。
收藏古董,是悲歡交集的事業,不在於藏品幾時升值,而在於收藏的時候,體悟生死的無常。
一隻乾隆青瓷花瓶,一件西漢青銅器祥獸,一卷宋畫,一幅文徵明的書法,收藏古董,能帶來工匠欣賞的歡悅。
古董與人的相遇,是一段隔世奇緣。山重水複,月路雲程,如何輾轉的到了你手裏,一件寶物,千百年來有幾雙手捧奉,幾多對眼睛凝賞,古董的傳奇不在於奇貨本身,而在煙水茫然的物外。
每一件古董,帶着前生輪迴的往事走來,帶着現世未了的無奈闊別,人永遠無法真正擁有一件寶物,他只是古董短暫的一名託管人( custodian)。古董不但無價,而且超時,經歷了幾場劫火,幾世皇朝,顛簸過幾回駝鈴牛車,棲遲過幾座山寺野店。蠟炬成燼,水滴成苔,一件從歲月的迴廊中傳下來的奇蹟,在紅塵和滄海之間,如何就流轉到你的手上,一件古董,在有心人的燈下,勾喚起多少玄想。
或許是從前的其中一個女子,在幾百年前曾與你遇上。她是青樓的一株名艷,你是泗水之濱的一個窮書生。在山林微雲天連蓑草的時節,這件楚珮,是清淚潛彈羅帶輕分之際的一件信物。她在樹下送給你,囑咐你山長水遠,把她記住,百年一諾,莫負心盟,而且務必要回來。
不知是祿晉駙馬,還是官高狀元,她夜夜獨倚樓頭,此後孤雁秋水,緲無音訊。一件古董,是一段無從考證的傳奇,而且青銅有訊,玉石生靈,在夜半無人的時候,在四野倥偬的大靜裏,它會向你傾吐前生的哀愁。
什麼是愛,什麼是恨?幾許王國霸業,在干戈中化成了風塵。只有眼前這件神秀鍾化的祥物,今生飄然降落在案上,千言萬語都不及講,玉有情,石有訊,山水的殘卷有亡國的餘哀,呼喚着你負了的盟誓、爽了的約。我來遲了,當燈下飄過江山的煙雲,在時間的荒漠外,我隱隱記起了我們前生的舊事,在千年的寂寞裏,一盞孤燈,讓我在苦痛中把罪孽都償還,在淚眼裏,把你的悲哀細細來覽賞。

所謂曾經,就是幸福!

(網上故事)有一位長年住在山裏的印第安人接受一位住在紐約的友人邀請,到紐約做客。當他們到了紐約機場正要穿越馬路時,印第安人對紐約友人說:「你聽到蟋蟀聲了嗎?」紐約友人笑着說:「你大概坐飛機坐太久了,這裏怎麼可能有蟋蟀呢?你瞧!那兒正在施工打洞,機械的噪音那麼大,怎麼會聽得到蟋蟀聲呢?
印第安人二話不說,走到斑馬線旁安全島的草地上翻開了一段枯倒的樹幹,招呼紐約友人前來觀看那兩隻正高歌的蟋蟀!紐約友人不可置信地說,「你的聽力真是太好了,能在那麼吵的環境下還聽得到蟋蟀叫聲!」
印第安朋友說:「你也可以啊!每個人都可以的!我可以向你借你口袋裏的零錢來做個實驗嗎?」
「可以!可以!我口袋裏大大小小的銅板有十幾元,你全拿去用!」印第安友人把銅板拋到柏油路上,突然,有好多人轉過頭來看,甚至有人開始彎下腰來撿錢。
「你瞧,大家的聽力都差不多,不一樣的地方是,你們紐約人專注的是錢,我專注的是自然與生命。所以聽到與聽不到,全然在於有沒有專注地傾聽。」
我們專注的是什麼?如果我們能清楚瞭解,再加上專注地傾聽,我們就可以清晰的聽到:孩子邁向成熟路程中的好奇、羞澀、快樂與創新。爸媽辛苦了大半輩子的願望、期許、不捨與慈愛。另一半共同經營家庭的快樂、痛苦、溫馨與情愛。同業朋友奮鬥歷程中的挫折、成功、信任與友愛。
如果我們專注地傾聽,我們可以清晰的聽到:自己生命心靈深處中的願景、責任、自由與大愛。
一直以為幸福在遠方,在可以追逐的未來。我們的雙眼保持着眺望,我們的雙耳仔細聆聽,唯恐錯過機會。現在才發現,那些握過的手,唱過的歌,流過的淚,愛過的人……所謂的曾經,就是幸福

2009年11月4日 星期三

早雪的警示

北京下了一場人人措手不及的大雪,整整一夜,京城全被一片白茫茫覆蓋。這是近四十年來最早的一場雪,晚秋,尚未正式立冬呢,所以大家沒心理準備,首都機場二百多班航機延誤,市民衣服不夠厚,政府提前開放暖氣,好應付氣溫一下子急降近 20度的寒潮。
日前還有誰料 16℃一夜之間跌到-2℃。是天公為送「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一程而歎息嗎?他剛去世,雪就下了。人道「瑞雪」兆豐年,也許這是「哀雪」。
──也許還是「警雪」。
它讓世人更加明白,要來就來,要走就走,要起就起,要跌就跌,一切生死愛恨悲歡離合,窮通得失,沒有人是準備好的。
它也讓華北地區所有樹木來作見證。
別說人措手不及了,連與大地血脈相連息息相關的植物,也得不到半點預告,近萬株葉子尚未變黃,還沒準備凋零的樹木,枝幹生生被積雪壓斷,那些仍然帶着綠意的秋葉,以為可以存活多一陣子,招展十天半月,才完成使命,枯落歸根─但它們流露惶惑而不解的眼神,就此辭世,無法吱聲。
人和樹一樣,除了面對、接受、適應、放寬之外,一籌莫展。是這場(人工促降的)早雪,給我們警示

柿子大盜



在深秋的這個季節,日本的公路旁邊常見柿子樹。
有的長得茂盛,一顆顆柿子躲在葉子下面;有的已經完全落葉,整棵樹全是橙橙黃黃的柿子,至少上千粒,樣子最好看。
一直想要親自去摘幾顆,但為了趕路,車子打回頭浪費時間,便作罷了。
從窗口望去,有些柿子甚至轉成少女的粉紅面頰,像對我招手:「採我吧!採我吧!」
「那都是澀柿呀!不能即刻吃,拿來晒成柿餅的。」當地導遊阻止:「要採的話,我們到果園去。」
到了果園,當今什麼水果都有:葡萄已到收成時期,水蜜梨飽滿,蘋果盛產。當中夾了幾株柿樹,日本人都摘硬的吃,我喜歡最成熟最甜的大紅柿。這最環保,日本人不會去碰熟柿,掉地化泥。
果園主人為我們安排一張餐桌,放在葡萄架下,把所有的水果切開,讓我們享受一頓水果餐,真是豐富,吃得十分過癮。
但念念不忘的,要採路邊的柿子,看到前面有,終於忍不住,叫車子停下,跑到一間村屋,見有兩個年輕人。看到了大隊殺來,他們有點驚慌。
「讓我們採幾顆!」我提出要求。
對方安心下來:「盡量吃好了。」
說完還去擔架梯子給我們,李珊珊、林莉和我大採特採。林莉最愛柿子,吃得不亦樂乎。
「我們收藏古董車,近來時常有人想來偷。」對方解釋。
一面吃柿子,一面看到園中有很多汽車零件,還有幾塊被拋棄的車牌,才發現原來這兩個年輕人不是怕我們這群柿子大盜,而以為我們是警方人員,兩個人是偷車賊呀!
吃得飽飽,偷車賊還摘了許多柿子送給我們,向他們道完謝,出發到北海道去。

2009年11月3日 星期二

加州


《時代》雜誌的加州封面故事,再次發人深省。為甚麼美國國勢走下坡,但改變世界的引擎還是在阿美利堅?加州集合的高科技與創意工業,帶來真正的改變。互聯網人才從全球各地湧至,試行新點子, Google, Facebook, Twitter等等,可能就是在一杯咖啡的時光裏醞釀出來。
文章裏有一句令我深刻,說是加州可能也有低潮,但是因為滙集了最頂尖的精英,所有猛人到了那裏都是有意大展拳腳、反傳統的、夢想着改變世界的,他們實踐創意,不成功便成仁,失敗了就認輸離場,滴淚不流。「在這裏,如果你做的事不能改變世界,就沒有意思。不做也沒所謂。」每個失敗者都是輸得心甘命抵。鬥志頑強的,再想新的點子再捲土重來也還有機會。
關鍵就是這裏:識得輸。在猛人雲集、不論資排輩只講才華與拼勁的地方,可以成就真正的大事業。夢工場是如此打造出來。
香港也曾經是這樣的夢工場,龍應台的《大江大海》裏着墨的風雲人物,有人過境,有人甚至落地生根。歷史的機遇是其一,但真正的優勢是人才、人才、人才。
此城此時此刻的問題是舊人才外流或意興闌珊,新人才也難以展拳腳,沒有機會印證新思維新點子,連嘗試失敗的機會也沒有!


加利福尼亞州(State of California,簡稱加州)是美國西部太平洋沿岸的一個州,它的面積是美國的第三大、和人口上的第一大州。加利福尼亞無論是在地理、地貌、物產、還是人口構成上都十分多樣化。加州有一別名叫做「金州」(The Golden State),郵政縮寫是CA。

那格亮了燈的窗

那一年,他二十歲,大學一年級。第一堂課堂,卻遲到了,匆匆步入課室,向講師說聲對不起,同學們投以微微驚訝的目光,不關遲到的事,是因為他外形長得不俗,當然,這點他本身也知道。他走到最後一排,隨便找個位置坐下,鄰座正在抄筆記的女孩子抬頭跟他打招呼,看着她極其秀麗的臉,他明白自己終於碰到了對手。
追求過,約會過,不知怎麼偏偏沒有走在一起。但,往後數年,每次回校,他總會故意走到她的宿舍附近,看看屬於她的那格窗是否亮了燈。那盞燈,照亮了他的日子。畢業以後,各自在工作上嶄露頭角,復又結婚生子,偶然透過舊友得到她的消息,她過得很好。終於,二十多年後,回復單身的他們相約午餐。
「咖啡?」「不了,怕失眠。」「凍檸檬茶?」「不,怕咳嗽,暖水就好。」眼前人憔悴蒼白,舉手投足像慢了半拍,他終於明白,時間待他不薄,卻沒有放過她。那天之後,他沒有再見她,他不是殘忍,而是不忍破壞那一格淡黃色燈光的回憶。美人遲暮,老了就是老了,眼角每條細紋都在告知回不了頭,相見爭如不見。

出奇制勝「強姦後」

深夜,地鐵車廂出來一個紅褂裙紅繡鞋的鬼新娘,手中撑一柄紅傘,用緩慢之極的步伐「飄過」,還故意腳跟不着地。有冒失的乘客趕着上車,回頭一瞧,嚇了一跳──沒有驚呼,因為馬上想起這是萬聖節,也是喜歡扮鬼扮馬年輕人的一夜風光。好奇的人注目笑了一陣。她很滿足。
地面上當然充斥華洋鬼怪中外殭屍,既有魔鬼也有天使、女巫、精靈、亡魂……凸眼吐血尖指甲。只要世上有萬聖節,就有熱情如火應節者,娛己娛人。
大部份經過精心策劃,做足全套,連道具也不苟且,吸引路人目光,驕其同儕。有人裝扮有人卻不裝扮──索性穿件破爛紅裙子破爛魚網絲襪,臉上化妝馬虎,還「溶溶地」,裝身費用可能是零,全屬廢物利用。何以她身後「追隨者」那麼多?何以人人都嘩然?
原來這位少女扮演「強姦後」,她的破裙子竟大露背,背上畫滿抓痕血跡,完全是「飽受蹂躪」之楚楚可憐慘況,激發男人獸性──從前遮掩也來不及,如今招展,反成為一時主角,果真出奇制勝。
天亮了,各人回到平凡崗位恢復平凡身份,你不是撒旦,我也不是小芙蓉。十月又過去了。

萬聖節的由來
萬聖節是西洋鬼節,對國外來說萬聖節就像我們的中元節,這一天他們會把自己打扮的鬼模鬼樣,到處舉辦狂歡派對。

「萬聖節」這個字,起源自天主教教會。每年的 11 月 1 日,是天主教慶祝諸聖的節日 All Hallows Day 或 All Saint's Day。

而在萬聖節前夕,每年十月三十一日的前夕是塞爾特族人的年度豐收祭典,象徵著一年的結束,以及新一年的開始。

當時二千多年前的塞爾特族人(即目前的蘇格蘭人、愛爾蘭人等)一年之中最害怕的日子莫過於十月三十一日的晚上,他們相信世人的生活是由神明所主宰的,而死亡之神 Samhain 在會在每年 10 月 31 日的夜晚會和逝者一起重返人間。

所以每年的這一天是塞爾特族人表達他們對太陽神的敬意,因為太陽神讓他們的穀物豐收,以應付即將到來的冬天!可是在這一個夜晚也是惡靈力量最強大的一天,傳說中,每年到了這一天,所有時空的法則都會失效,使得陰陽兩界合而為一。因此,這是遊魂出沒找替死鬼的唯一機會。

在 10 月 31 日晚上驚駭的時刻,活著的塞爾特人會為了躲避靈魂的搜索,在這天晚會上把家裡的爐火滅了,營造出一個寒冷陰森的環境,並刻意用動物的頭或皮毛做成的服飾打扮自己成鬼怪的模樣,口中發出可怕的聲音,企圖嚇走靈魂也讓靈魂分不清誰是活的人,而不能夠找到替身;過了這個晚上,第二天就是萬聖節,一切也就回復平靜了。

生命小勇士

許多人含着金鑰匙出生,可以說生來幸運。但他們的人生卻有許多抱怨。
六歲就被診斷出患有裘馨氏肌肉萎縮症的邱俊瑋,身體已不聽使喚,只能用蠕動方式移動身體與四肢。因為姓邱,從小被同學取了「蚯蚓」的綽號。但他不以為忤,反而自稱蚯蚓,並在電腦上設了「蚯蚓網站」。他六歲已顯示出繪畫的才能,畫出的畫充滿幽默與奇趣。
九歲開始坐輪椅的邱俊瑋,小學一年級時就醞釀要創作繪本,但小三時他身體每下愈況,呼吸慢性衰竭,每天要戴呼吸器兩小時,手指也只剩兩個指頭可以活動。他媽媽看到兒子的狀況,一直淚水不斷,反而邱俊瑋鼓勵媽媽,叫她快樂面對人生。
邱俊瑋挑戰自己的極限,在電腦輔助下,一筆一畫創作,畫一頁繪本圖畫,連寫出文字,要花去整整一天。二○○二年,他十三歲,發表了成名作《當小狗遇見向日葵》,他把自己隱喻為一隻小狗,在向日葵下的專注神情,令不少大人都感慨自己遠不如這位生命小勇士那樣樂觀積極。三年前,他完成了名為《吉丁的超級任務》的繪本。「吉丁」是可愛蚯蚓造型的名字。故事說這個名叫吉丁的蚯蚓,從森林獨自蠕行到大城市,希望阻止人類破壞大自然。在各種動物協助下,終於見到總統,靠着說人話的鸚鵡繙譯,達成維護大自然的協議。
今年十月他二十歲生日,完成另兩本繪本。他把所有的版稅收入,捐給「台灣身心障礙藝術發展協會」。
常有人問邱俊瑋為什麼這麼快樂?他說其實他也有心情不好的時候,但總要想辦法讓自己開心一點。「萎縮的肌肉,只能限制我的身體,卻限制不了我尋夢的心。」夢想最美。邱俊瑋就是這樣樂觀地看待生命。

2009年11月2日 星期一

日本達磨

在群馬縣去了一家工廠,叫「大門屋」,專做達磨造型的不倒翁,全日本的達磨公仔,有九成由這家廠生產,戴安娜王妃和布殊總統都來參觀過,是種文化體驗。
達磨不倒翁全身紅色,用鶴的圖案畫眉,龜的圖案畫鬍子,兩顆眼處,留着空白。除了當玩具,還有一個功能,是用來許願的。
通常買後,在公仔的左眼點上眼珠,這一年內,所許願望實現的話,就在右眼處畫眼珠,表示完成。
「願望達到後的不倒翁,是不是還擺在家裏?」我問。
「不,拿到廟裏去燒。」這間公司的老板中田純一回答。
公仔拿在手上,頗甸重,原來是用紙漿塑成,浸在漆中染得全身通紅,臉部塗上白色,再畫眉毛和鬍子。
中田解釋:「群馬早年是窮鄉僻壤,人民到了冬天無法耕作,有個仙人指路,說做達磨不倒翁吧!結果成為群馬縣的名產。」
臉部表情,不假手下,全由老板本人親自動筆,他在臉旁題字,寫着「蔡瀾旅遊生意興隆」幾個大字送給我,筆法相當蒼勁。
這時他拿出紀念冊要我題字,只好亂寫了。想起數十年前在日本,到好友川邊元的家,他父親說中國人,字一定好,要我寫。當時一身冷汗,連忙搖頭。
「整張插頁的構圖像一幅畫,好字好字。」中田稱讚。
「慚愧,慚愧!」我說。好在回到香港後,在四十歲那年才開始跟隨馮康侯老師練過,不然現在就出醜了。人生之中,會寫幾個字,好處說不盡。
飯後到燃燒達磨公仔的少林廟。原來整座山叫少林,和中國的少林寺沒有關係。園廟前擺滿不倒翁,集中到除夕那晚才一齊燒掉。我家也有一個不倒翁,右眼還是空白的,那是許了戒煙的願,沒有完成。至今,也有十幾年矣。願望,始終要靠自己努力去實現。






戰勝逆境的吉祥物-達磨

達摩是西元六世紀印度的佛教聖者,在中國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傳說達摩在石頭上打坐、面壁冥想長達九年,兩腳因而萎縮無法行走。

在日本達摩成為吉祥物的象徵,開始起源於天明年間(1781~1789)群馬縣的高崎市,當時發生飢荒,少林山達摩寺的東嶽法師以開山祖師手繪的達摩畫像為範本,教導農民製作紙漿材質的達摩,於該寺的祭典時出售貼補家用。

如今所謂的達磨是指模擬聖者冥想的姿態而做成的紅色紙糊人偶,因為重心在底部,任憑如何推它,達磨轉了一下就會再站起,象徵不屈的堅強意志力,有戰勝逆境的正面意義,很多商家都拿達磨來作為吉祥物,像北海道有一家出名的蒙古烤肉店就是用達磨為招牌,經常是座無虛席的熱鬧景觀。

關東地區所販售的達磨通常是無眼睛的「緣起達磨」,買來的時候先點上一眼,願望達成時再加上另一眼,隱含必須努力才能得到回報的意義。

關西地區的「勝利達磨」則是已經將兩眼畫好,還綁上一條頭巾,又稱為「缽卷達磨」。

擁有越多越不快樂


在台灣報紙上看到罹患裘馨氏肌肉萎縮症的畫家邱俊瑋,他的肢體活動能力只剩下兩根指頭了,十月二十是他的二十歲生日。醫生認為患這種肌萎症的人,是活不到二十歲的。他過了二十歲。在生日這一天,他許下的生日願望,是「希望有一天能欣賞戰鬥機在天空表演。」他已不怎麼能動了,卻嚮往着飛。這願望在十月二十七日終告實現。這一天,清泉崗空軍基地特地邀請他前往參訪,全程由醫護人員輔助,他坐在特製的輪椅上,頭頸只能仰視四十五度角。他帶上耳塞,看到戰鬥機起降,體驗到戰機發動的震撼力量,他感到興奮與滿足。
在報導邱俊瑋生日願望的報紙的背後一頁,是有關已故經營之神王永慶遺產爭奪的報導。他長子王文洋向美國新澤西法院提出調查王永慶死因及遺產爭議。我沒有細跟這個新聞,大致上知道是王文洋與王永慶三太太李寶珠的爭產風波。爭的應是幾百億身家吧。
人是很奇怪的動物。當一個人全身萎縮,只剩下兩根指頭可以活動的時候,他的願望只是能仰頭看到戰鬥機在空中翱翔。而當一個人什麼都有了,財富多到這一輩子甚或下一輩子都用不完的時候,卻仍要為遺產的爭奪上法院。生命中幾乎已什麼都沒有了的邱俊瑋,反而對生命充滿了樂觀與期待,二十歲生日還出版兩本繪本《仰角四十五度》和《上帝看見我臉上的微笑》,寫下詩句:「你問我的歡喜有多少/我的歡喜有好多好多……」。生命中什麼都有了的王永慶後人,卻為了王永慶的遺產而煩惱,而爭逐,而不快樂。
什麼才是生命中的快樂呢?

http://www.anearthworm.com --邱俊偉設立的網站

他其中一首詩:
《我的歡喜 我的愁》
  你問我的歡喜有多少
  我的歡喜有好多 好多
  家人團聚的時候我歡喜
  朋友同玩耍我也歡喜
  慶祝我的生日更歡喜
  大家歡喜最歡喜──

  你問我的愁有多少
  我的愁好少好少
  雖然生命的時候我愁
  成績不理想的時候我愁
  但我總要讓我的歡喜
  比我的愁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