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0日 星期三

早生一點點

六十年代國語片女明星,一朵朵芳逝了。出生早一點,在殖民地時代的銀幕上,雖然左右分明,美麗的女人卻都是一樣的,一邊是葉楓、尤敏、樂蒂,另一邊,是夏夢和陳思思。
一個風姿的世代,吹到珠江口岸外的海角一峽,凝丹點秀,紅袖素手,當優雅尚是民國的一縷南薰,裝點了銅鑼灣的戲院廣告牌,成為一冊逝去的時代的幾頁錦繡書籤。
還有幾人記得那一片芳冽的名字,知道她們當日如何從山明水秀的江南,自霓虹幻閃的租界,一隻藤箱,一襲長衫,挽着母親的手,兩條小辮子,一對好奇的大眼睛,誤闖入這個租借來的時空紅塵,在美感傾圮了的殘山剩月之間,在從頭搭建的歌榭戲棚之隅,在過渡的倥偬裏,貢獻了千蕊幻開一縱即逝的光影芳華?
六十年代,是女明星自殺的流行季節,樂蒂之死,最是斷腸。在殯儀館裏,有一副輓聯:
「丈夫若能對你明明白白,陳以厚望,魚水得以重歡,樂蒂還是樂的;
朋友早應勸她思思想想,高瞻遠矚,回春同上妙藥,心病得須心醫。」
一副俏皮的對子,黑色幽默之外,不失哀傷,皆因其中豐富的典故。樂蒂的丈夫名叫陳厚,是歌舞片明星,聖約翰畢業,自命風流,婚後在外勾搭不斷,是促成樂蒂一死相諫的元兇。
樂蒂陳厚育有一女,名叫明明。樂蒂投邵氏之前,在左派的電影公司,有舊情人名高遠。樂蒂出外拍戲,把男友付託給密友陳思思,叫陳思思「好好看着他」,哪知道一回來,陳思思就跟高遠好上了,樂蒂失了戀。
薄命女子,偏要追求完美。死後一副輓聯,出自才子李翰祥之手:陳厚、高遠、明明、思思,四人的名字都嵌了進去。
故事裏的陳思思,文革香港暴動時,與高遠投奔台灣,事業不太得意,也離婚了。一九八四年,她回到大陸,因早年主演的《三笑》走紅,她現身中央台春晚,唱了一首歌。
下台時,一個影迷小女孩給她送花,說:「思思阿姨,你唱得真好,你什麼時候再回來啊?我們想念你。你早回來啊……」
中年的陳思思接過鮮花,眼淚如珍珠般掉下來了。
樂蒂的輓聯寫得好,惜末句「心病須得心醫」,能改一字,為「心意須得心醫」,就完美了。
陳思思三年前病逝上海。來鞠躬的,只有年逾七十的高遠。從前的娛樂八卦新聞,不必偷窺,不低級作賤,如一片煙縈芳薰的香雪海。
早生一點點,多幸福啊,連悲劇,也是甜的,如果你趕上一個冰寧芳香的年代。

母親緣何失控?

有時候,我們雙眼看到的也不一定是事實,至少,不一定是事實的全部。比如西九龍商場母女墮下慘劇,外人看到的是一個無法控制自己情緒的母親。可是,她為甚麼會這樣?發生這樣的悲劇,最大的責任者是誰?畸形的教育制度?視子女為個人財產的傳統觀念?夫妻在家庭中的地位嚴重失衡?這些疑問,也許連當事人自己都不一定解釋得了。
月入五萬任職項目經理的丈夫,以及沒有職業和收入的妻子,是一對關係不可能平等的夫妻。即使,夫妻感情本身良好,丈夫也尊重妻子,但把丈夫視作長期飯票的妻子卻很難在心理上與丈夫完全平等,如果缺乏興趣愛好,人際網絡狹窄,對丈夫的感情會發生微妙變化,有敬畏,有失去他的驚恐,有面對他時的自卑,有因為自卑而產生的強烈的自尊。這種自尊表現在對家庭事務的話事權上,就變得寸土必爭。因為,家庭是她唯一的舞台。
「你信唔信我掟佢(女兒)落去?」「夠膽你咪掟囉!」據說,這是夫妻間在塵世的最後兩句對話。單從這兩句話來看,妻子努力要證明給丈夫看,她不是個怯懦的小女人,她「夠膽」做一件大事,而丈夫是一貫的輕忽漠然,看扁她做不了任何事。
把女兒丟下去後,女人馬上一躍而下,她甚至沒細看女兒究竟死了沒有。她是對這個她認為輕踐她、冷待她的世界來一次終極控訴。也許,悲劇與選校無關,從一個女人把自己嫁給一張飯票開始,悲劇已經拉開序幕。

公安收編保安

「廣州十六萬保安員被公安收編」這樣的新聞,好像令人在看江湖片。
江湖的味道,就是滲在「收編」兩個字裏面。
可以「收編」人的,一定是正規軍,被「收編」的,如非雜牌軍,就是江湖流寇。
《水滸傳》裏的梁山強盜們,最後就是給宋朝正規軍給收編了,收編之後,就幫朝廷去打別的強盜了。
但是被「收編」的團伙,很難得到真正的信任,雖然吃上皇家飯了,卻終是異己,並非嫡系。就像當年黃埔軍校誕生了北閥軍,從廣州一路向北打去,沿途也「收編」了不少雜牌軍。雖然大家穿上了同樣的軍服,畢竟不是蔣校長培養出來的自己人,親疏有別,所以打起仗來,不管是對共產黨還是日本人,都要跑在第一綫,勝則最好,兩敗俱傷也不可惜。
這就是江湖。
中國的保安來自五湖四海,是良莠不齊的雜牌軍,平時手持棍棒,身上穿了仿公安制服,特別狐假虎威。如今大批被公安「收編」,命運也一定像梁山強盜一樣變成爛頭蟀。吃皇糧了,穿老虎皮了,一定加倍狐假虎威。
公安收編了保安,等於多了一隊「偽軍」,以後有什麼壞事,偽軍必會走在第一綫,有什麼好事,偽軍必定在第二綫。有本事,千萬不要做保安,要做公安。

2010年2月3日 星期三

別為我做甚麼

台灣漫畫家蔡志忠獲頒十大傑出青年獎,上台致辭時,表達了對父親的謝意:「感謝我爸爸,他沒替我做甚麼,讓我可以自由畫漫畫。」
蔡志忠十五歲輟學離開家鄉,去台北從事漫畫創作,離開前一晚,才把自己的決定告訴父親,得知兒子已經找到工作,父親便不再多言。這一幕看在旁人眼中或許有些不近人情,卻令蔡志忠感慨萬千,憶及往事,他說,「我們恨父母,都是因為他們硬要我們做甚麼;我們感謝父母,都是因為他們沒替我們做甚麼,讓我們自由。」
中國式家長太習慣替孩子做甚麼,決定孩子的興趣愛好,規劃孩子的未來,限制孩子的自由,把自己未竟的夢想交託孩子完成。常常不記得,或者從來不記得孩子是獨立於他們生命之外的另一個生命,孩子擁有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夢想,有自己的計劃,有自己想走的路,有自己必須體味的人生經歷,包括在路上跌倒、爬起、痛苦、流淚、灑血,然後汲取經驗,走得更好。
我們總是誤會,愛一個人就是把我們認為的好東西強加給對方,如果對方竟然不肯接受,那就是不領情。愛子女如是,愛情人亦然。這種強買強賣的愛其實包含太多獨斷專行的成份,以全盤掌控對方為目的。愛的最美好禮物是尊重和自由,尊重對方規劃自己的人生,給後者自由地繪畫自己的人生的權利。
所以,別為我做甚麼,才是愛的理想境界。

2010年2月2日 星期二

大崩塌

二十歲的好學生葬身土瓜灣的塌樓災難,好教師聖誕前夕在秀茂坪給醉駕的司機撞死,葬身火海的消防員,在這個世界,該死的人,坐擁權貴,還貪得無厭的,沒有死;不該死的,忠厚善長,在艱辛的前線,在不見天日的底層,本來只求一份卑微的生存,卻在一個卑視人命價值的社會死了,才是最大的不公不義。
當然,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富有的人,也有好心腸的善長,窮人也有可惡的渣滓。但是,在馬頭圍道的塌樓災難裏,明明有充裕的十五分鐘,一個來自大陸的「鳳姐」,已經跑出來了,逃亡的人,只冷冷看了她一眼,沒有人告訴她危在旦夕,就此葬身瓦礫。
當一幫尊貴的議員,因為外面的「八十後」示威,「困」在立法會,可以一個電話就召來警務處長,喝令「你不給我搞定外面的示威者,我炒你的魷魚」時,妓女和窮學生困在真正的危城裏,無可呼援,這樣的社會不可能不出事。
當尊貴的議員和高官,在「八十後」圍城之際,可以坐在舒適的休息廳裏喝紅酒談笑風生,享受着警員在外面替他們「清場」,但妓女和窮學生在危樓將崩的十五分鐘裏,沒有人叫他們為了攸關的性命趕快撤走而成為悲慘的亡魂時,這樣的「國際都市」,不可能不出事。
當建一座高鐵動用六七百億,許多危樓舊廈沒有錢維修,為了追求「經濟繁榮」,七百億的地鐵可以貫穿無數窮學生、小販、失業者、一鳳樓脆弱的地基,只因為會帶來「長遠效益」之際,這樣的「發展」,也不可能不發生災難。
當香港的「主流媒體」,死者姓名齊全,只有那個來自中國內地的「鳳姐」,連名字也沒有的時候,這就不止是香港一地的「深層矛盾」──她或許來自四川、湖南,在遙遠的鄉間,她的父母在默默等她帶着一筆錢回家過年,她已經年近四十,也許,她還有一個等着母愛的小兒子。天崩地坼,她葬身異鄉,蝸居化為塵土,只留下殘牆上一張一對洋男女裸戲的海報在風中飛揚。
她生前最後得到的是一閃冷漠而沉默的臉孔。她與「恩客」共赴黃泉。告別了一座公義和良心塌陷了的活地獄,願她無痛地遠去,在天國俯瞰瓦礫的蒼生,她告訴自己,現在,我解脫了,我比你們都快樂。

2010年2月1日 星期一

沒有牆、聽聲音

某星期日晚七時,在無綫看到一個頗為感人的單元劇,由盧海鵬扮演盲人,來自東莞小朋友的叔公,領他去小學面試,相處一段短暫日子,二人作別,有依依之情,淡淡溫馨,是鵬哥近年少有的「認真」角色。
其實他無論扮什麼,木村拓哉 o靚模孫公毓民……都出神入化,不過那是娛樂節目(而《香港亂噏》已不見了),這回好好演的一個戲,是港台電視部製作《沒有牆的世界》─聯合國殘疾人權公約戲劇系列,難怪角色都是半身不遂、聽障、視障。久違半小時單元劇,娓娓道來,寫情寫意。演員們也希望間中遇上些「認真」角色吧。
看過有線播映日本《 Voice:法證新世代》劇集,年輕演員叫不出名字,最初以為舊戲,不過某回對白揶揄女主角可以到美國找個奧巴馬總統般的男友,那還算新劇。以《 Voice》為名,是五名大學法醫學研究小組實習生,通過解剖從中聆聽死者傳送出來的聲音。相類題材在英文台和 TVB也看過,拍之不盡。
不過此劇側重個案的人情味,如墮下吊船自殺者的妙計、追尋亡母死因、猝死婦對心愛丈夫體貼安排、大作家為了尊嚴安樂死、強姦脫罪者被刺之謎……對生死真相鍥而不捨,是它的吸引力。可惜已播完。

偷 窺

自從搬了新家,我養成了一個不能說出口的秘密嗜好─愛上了偷窺對面大廈與我同一樓層,窗戶相對的住客。居於那單位內的,是位獨居男子。我常靜靜倚着窗台,雙眼定格在對面的落地玻璃窗,觀察他的一舉一動,沉迷至不能自拔,達到較黃金檔劇集、最新出版的雜誌及手機響起的短訊息聲音更吸引的程度。
從前,住處的窗戶對着山坡,再遠一點是禮頓山,與那一格格的窗戶遙遙相對,只隱約看到人影走動,甚覺沒趣。現在不同了,一條橫街之隔,雖然他的家窗前裝上百頁簾,透過罅隙,仍可偷窺到他常在開放式廚房的流理檯洗洗切切,做飯給自己吃。他在家慣穿着圓領衞衣和運動褲,除了睡覺時間,極少在睡房逗留。他每早六時半起床,約晚上七時回到家中,習慣十一時前關燈,間中有女客上來。
我每週最期待的,就是鐘點來打掃,將百頁簾收起的時間,可以細意欣賞他家的原木傢俬,形狀古怪的座地燈和純白床單。你會否巧合看到這篇?請相信我,這個住在你家對面大廈的獨居女子是沒有惡意,她只不過太無聊,才將目光溜到你家。當然,背後總有一個比較實際的原因的,那是因為你的家居設計太漂亮,是這條街上最好看的風景。

信物寄存

北京一間「愛情銀行」出租迷你倉,供顧客寄存分手前的信物。每一個信物都附一頁紙,記載曾經的愛情故事。還真有不少人幫襯。
分手了,人都走了,還要信物做甚麼?所謂信物,是一段愛情,或者情愛的見證吧?當兩個人終於不能信守愛到天長地久的承諾,愛情的見證物就成了對短命情愛故事的嘲諷。
最奇怪的是當事人不是把信物儲存在自己身邊,而是把它存放在外面,放得遠遠的,一來怕勾起傷心事不敢睹物;二來,是要留下心理空間及物理空間迎接下一段感情下一個信物吧。
現代人,離離合合,誰沒有幾個愛情故事,沒有幾件有故事的身外物?故事結束了,那些東西怎麼處理似乎考起了一些人。我選擇扔掉。我是那種對空間的熱愛遠遠超逾對物件的熱愛的人,曾經深愛過的話,不需要借助實物來提醒我感情的厚度,最寶貴的回憶全部收藏在我的記憶庫中,除非日後患上失憶症和老年癡呆症,否則,它們永遠不可能丟失,比存放在「愛情銀行」保險得多!
一件沒有生命的物件之所以變作信物,因為它承載了當事人的感情和對兩個人共同未來的期許,那是信物的靈魂,當靈魂不再,信物,也就淪落為死物,再無收藏意義。
把信物寄存在「愛情銀行」保險庫,隔些日子取出來憑弔一番的人,到了最後會發現,他們憑弔的,其實是一去不返的歲月,和年輕時血液的溫度。

撿到錢

我們小時候,受的教育是「拾金不昧」,小孩子有一首兒歌,大家都唱:「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交給人民警察叔叔─」撿到一分錢,交給警察叔叔,就是好孩子,因為「拾金不昧」,另外,也相信警察叔叔會把這一分錢,交還給原主。
然而,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在中國的馬路上撿到錢,會有什麼情況出現呢?
本月初,鄭州一個九歲的女童在街上撿到二百元人民幣,本來打算交給馬路巡防隊員,但現場圍觀的人裏面,先後有六個人走來跟小姑娘說,這二百元是他掉的錢,要領回去。
也是在本月,南京一個男人在街上撿到一個錢包,第一時間請了四個在場的市民作證,證明這錢包真是他撿到的,然後才報警,遞交出去。為什麼要這樣呢?因為之前有人撿到錢包拾金不昧,結果卻被人誣陷偷盜,這令以後做好事的人都成了驚弓之鳥。
今時今日,上海人將佔了意外的便宜統稱「撿到皮夾子(錢包)」,那意思就是平白得了好處,深究一下,也就是撿了錢包就當自己的了,「拾金不昧」那個是儍子。
所以,那個撿了二百元想交給巡防隊員的九歲女孩就成了儍子,馬路上不斷有「聰明人」想從她手裏騙走那二百元。
所以,那個南京男人撿到錢包要先找證人,這是證明自己是儍子,撿到錢真的會交出去,而沒有聰明地弄虛作假。
中國的世道人心,都壞到什麼地步了!

經典語錄

內地友人傳來《 2009經典語錄》,共 49條,應是過去一年大陸人講得最多及網上用得最多的語句,從中可看到大陸的社會面貌。今起介紹並寫些感言。
1、幹掉熊貓,我就是國寶!
2、別和我談理想,戒了!
3、跌倒了,爬起來再哭~~~
4、低調!才是最牛B的炫耀!!
5、不吃飽哪有力氣減肥啊?
6、真不好意思,讓您賤笑了。
7、我能抵抗一切,除了誘惑……
8、老子不但有車,還是自行的……
9、點的是煙、抽的卻是寂寞……
10、不是你不笑,一笑粉就掉!
11、人又不聰明,還學別人禿頂。
12、綁不住我的心就不要說我花心!
13、再牛B的蕭邦,也彈不出老子的悲傷!
14、活着的時候開心點,因為我們要死很久。
15、請你以後不要在我面前說英文了, OK?
16、我這人從不記仇,一般有仇當場我就報了。
17、沒什麼事不要找我,有事更不用找我!
18、就算是 believe中間也藏了一個 lie!
19、我那麼喜歡你,你喜歡我一下會死啊?
20、我又不是人民幣,怎麼能讓人人都喜歡我?
讓我感慨的,是 2、 3兩條。理想,曾是中共建政後長期強調的。現在大陸人眼中,理想竟如煙癮、毒癮、酒癮、賭癮一樣的東西。第 3條,則讓我想起中共建政前反國民黨的學運中一首歌,歌詞是:「跌倒怕什麼,我們骨頭硬,爬起來,再前進。」
時代變了,沒有硬骨頭,也不能前進了,只好爬起來再哭。


一分鐘有多長?
去年的經典語錄,讓我想到愛因斯坦的故事。他曾用通俗語言解釋艱深的相對論:你同你最親的人並坐,一個鐘頭過去,你覺得好像只過了 5分鐘!反過來,你一個人孤獨地坐在熱氣逼人的火爐邊,只過了 5分鐘,但你卻像過了一個小時。──唔,這就是相對論!經典語錄中一句更精彩和有生活味:一分鐘有多長?這要看你是蹲在廁所裏面,還是等在廁所外面。
另一句昨天引的:就算是 believe中間也藏了一個 lie!則反映了大陸社會人與人之間已沒有任何信任可言了。
其他再選一些,沒有篇幅盡錄了:
21、男人的話就像老太太的牙齒,有多少是真的?!
22、問:你喜歡我哪一點?答:我喜歡你離我遠一點!
27、師太,你是我心中的魔,貧僧離你越近,就離佛越遠……
28、初中的體育老師說:誰敢再穿裙子上我的課,就罰她倒立。
30、自己選擇 45°仰視別人,就休怪他人 135°俯視着看你。
36、《石頭記》告訴我們:凡是真心愛的最後都散了,凡是混搭的最後都團圓了。
38、等餘震的心情,就像初戀的少女等情人,既怕他不來,又怕他亂來。
39、聽說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回想起來,我竟然裸奔了二十多年!
45、「戀」的上半部取自「變態」的「變」,下半部取自「變態」的「態」。
46、再過幾十年,我們來相會,送到火葬場,全部燒成灰,你一堆,我一堆,誰也不認識誰,全部送到農村做化肥。
47、 2008年一切都不正常!在這個關鍵時刻,中國男足挺身而出,向全世界證明:中國男足還是正常的!

大災難

唐樓倒塌,不止是一場災難,還是一場所謂「深層次矛盾」。
不是沒有預警,建築工人早就知道要塌樓了,先行衝離現場。有整整十五分鐘,一幢五層高的房子,最多只十伙人家,完全有時間趕快逃生。
有一位「鳳姐」,已經驚覺,探頭慌問,發生了什麼事?另一個女住客就在「鳳姐」面前溜掉,沒有通知她跑。
為什麼,因為這位「鳳姐」的敏感職業,一幢房子的住客是知道的。逃生的人,會不會鄙視她,根本不予答理,就此多送一條人命呢?
香港早就有了「平機會」,也出現了「性工作者」這個類西方的名詞,都是一層包裝紙,證明社會對這個行業還是很歧視。
一個城市對人命的價值不重視,就有這種災難了。籠屋蝸居,一個窮人住在碌架床的下格,平時上班,把床位的鐵絲網鎖起來,這是把自己當雞鴨畜牲看待。地產商的殘酷剝削,把人的尊嚴也刨挖掉了。一個真正的公民社會,你自己住進豪宅,有那麼多不幸的人像牲畜一樣活着,自己也不安樂的。公民社會,就是不能「分享」這種羞恥。
平時不是高喊「天下為公」嗎?這就是儒家思想,大家最喜歡以「同胞」稱呼,自己的同胞,活得如此卑微,裝作看不見就是了,替這些不幸的人群出頭爭取什麼,隨時會當作「起義」的。
中國人社會從來標榜「人情味」,外國人比較講「私隱」,人際關係很冷漠。但如果紐約的公寓有這種危機,互不相識的住客,逃走的時候,多半一面跑,一面敲鄰居的大門高喊叫逃生。一個人生下來的喧嘩大嗓門,不是叫你在飲茶、看戲、出席城市論壇時全天候開動,是用在這等生死關頭的骨節眼上的。
在關鍵的時候,選擇沉默,在不適當的時候,偏偏最八卦而愛管閒事,會不會是一個群體走向墮落的根源?
留下的懊悔,纏繞終生,對於一個有良心的生還者,還是很痛苦的,怎樣「吸收教訓」?記住,一張嘴巴,該叫喊時叫喊,該閉上時閉上,樓還是會繼續塌下去的,生命會省回許多,雖然,一個妓女,不,性工作者的生命價值很卑微,這,就是另一卷悲劇了。

2010年1月29日 星期五

經 歷

行醫多年,有時會幻想自己將來怎樣死掉。
你說:大吉利是!年近歲晚,幹嗎說這些話?
歲晚不許說,新春又不得說,難道要等到清明?
死亡是人生必經階段,毋須忌諱。心理學家認為,在腦中重複預習,可減低真正面對時的惶恐。
按統計數字,癌病是香港人的第一號殺手;因此,我最大機會死於癌病。
患癌病,會不會很痛?我是個極怕痛的人,連找牙醫洗牙也要深呼吸五次才敢走進去。現代醫學不一定能治癒癌病,但有很多藥物和方法舒緩痛楚;再者,我一向循規蹈矩,甚麼毒品都未吸過,患末期癌病時,可名正言順地嚐嚐嗎啡,看它有何吸引力。
曾照顧一些末期癌症病人,我說過許多安慰的話;如果自己患上此病,正好把握機會,檢驗一下那些安慰的話是否管用。
有人付錢去荒島捱苦體驗生活;患病,也可當成一種體驗吧。
人生的意義是甚麼?來的時候赤條條,去的時候帶不走一物,人生不過是場經歷。經歷好的事情,固然美好;經歷壞的事情,若能從中明白一些道理,也是美好的,生命變得更豐盛。

2010年1月28日 星期四

鼻涕手巾

因為從小就有手汗,加上小時候是胖子,因此媽媽每天都會給我兩條手巾上學。一條乾的毛巾質地手巾,用來抹汗;另一條浸濕放在肥皂盒裏,讓我在課堂瞌睡時拿來抹臉提神。多年來,我都是遵從母親訓誡,謹慎地度過整個小學時代的。我是那種上體育課,甚至在小公園玩耍,都要把手巾墊在皮膚與衣服之間索汗,以免不小心着了涼那種孩子。即使是冬天,沒甚麼汗要流,我仍然整天摟住手巾出入,因為我的手汗、腳汗太厲害,一旦沒了手巾,我的衫褲就遭殃了。假使衫褲都給手汗泡濕,風一吹,人就很容易害病,很多時候冬天明明穿了那麼多衣服,卻還是病倒,也是因為一雙不斷流汗的手掌的緣故。

可是對於手巾,儘管我會拿它抹頭抹身、抹手汗抹腳汗,可我有一件事是寧死也不會做的,就是用手巾擤(音:曽 解:捏住鼻子)鼻涕。不知怎的,這就是我的底線。我試過紙巾剛好用光,身上只有手巾一條,可我就是寧死不屈,任由鼻涕流進嘴巴,也不肯犧牲我的手巾。後來,媽媽把我從校車接下來,看到我上唇晶瑩閃爍的模樣,也嚇了一跳,然而我就是堅持,不可以用鼻涕玷污這萬能的手巾。也許小小年紀的我,已經很壁壘分明地分清,無論身體哪部分的汗,都是汗;但鼻涕,無論顏色、濃度與質地,都是不一樣的。

那天在飛機上看到旁邊的洋人從襯衫口袋裏掏出格子手巾大力擤鼻涕,不禁納罕(奇怪)。十九世紀歐洲人才會做的事,想不到今時今日,仍然歷久未衰。

不公平的溝通

女孩子與男朋友已拍了幾年拖,表面上相安無事。但她的內心好寂寞,她根本無法和男朋友真正溝通。

觀點各異是一個問題,更大的問題是,男朋友常常無心聽她的心事,久而久之,她就放棄不對他說內心話。然而,男朋友卻從來不覺得兩人溝通有問題,皆因,他不要求溝通,他只要求女孩子聽他說話。

公司內每日發生的大小事情,男朋友都愛對女孩子說一遍,而女孩子要做的是給男朋友適當的反應。男朋友說完後,就猶如發洩完畢,真的好滿足。十分不公平呀!她有煩惱和心事,男朋友無一次用心聽。但男朋友的日常大小事,就全部逼她聽和做反應。

也許,男朋友就是喜歡這種不公平的關係,他永遠像個老闆,而女朋友就是聽他天花龍鳳的夥計。女朋友最好是半啞的,而且不需要有個人感受,懂得做反應就好。

女孩子超級了解男朋友之時,男朋友卻完全不了解她,他看見的那個她,只是一個懂得做反應的女人。有些男人需要的,並不是一個真正的女人,他需要的,是一個配備功能的女性機械人。

打開天窗:衝破閒愁的方法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是出自宋代詞人李清照的《一剪梅》。她與丈夫趙明誠感情要好,當他遠行,思念便是閒愁。

對衣食足又知榮辱的現代人來說,閒愁無關思念。有時候,閒愁是莫名其妙的無聊、壓力。明知不該強說愁,但翳(ai3.音縊. 解:蔽)氣就是塞滿心扉。

一個人在酒店房間,也會鬧這種情緒。這夜,記掛住永遠做不完的工作,又記掛摯親。不想分身卻要分身,有心無力之嘆形成情緒的黑洞。

讓《喜羊羊與灰太狼》電影版DVD伴我入夢吧。醒後,猶記最後一個夢,自己竟然踢足球,還要射入決勝一球,這可是代表凡事皆有可能?

九時了,本該馬上工作,但我決定打破規律,跑去麥記吃久違的漢堡包。打長途電話給弟弟吧,雖花時間卻是愉悅之舉。路過商店,買一本拍子簿、買一瓶廉價補濕噴霧—以後懨懨(音:厭 解:困倦)欲睡,朝臉上噴幾下「神仙水」便可回魂。最意外之得是發現附近有個地鐵站,信步即達。

從酒店房間到街上,從打的到坐地鐵,從超級市場到菜市場,便是從舒服地帶踏進新天地—太陽出來了。閒愁,如霧散了。

邀人合照、她的微笑

問:學期將完結,想和外籍老師合照留念,英文怎麼說?假如說 Do you mind taking a photo with me?他會不會誤會,以為是請他拿相機給我拍照?
答:讀者自擬的說法沒有錯,不可能引起誤會。另一說法是 Would you take a picture with me?
假如要請人家拿相機給你拍照,那應用另一說法: Could/ Would you take a picture of me please?或 Could/ Would you take my picture please?
假如要請人家讓你拍下他的樣子,那就應說 Would you mind if I took your picture?或 Do you mind if I take a picture of you?語氣上, would you mind比 do you mind更加客氣。
問:「我的朋友」英文是 my friend或 a friend of mine,但不可說 a friend of me;然則「蒙娜麗莎的微笑」是不是只可說 Mona Lisa's smile或 the smile of Mona Lisa's,不可說 the smile of Mona Lisa?
答: He is my friend和 He is a friend of mine都是說「他是我的朋友」,但 my friend有「特殊或唯一朋友」含義, a friend of mine則只是「一個朋友」,意思頗有分別。而要表示佔有,英文一般不用「 of+受格代名詞( object pronoun,即 me、 him等)」。
「蒙娜麗莎的微笑」則不同,一般會說 Mona Lisa's smile或 the smile of Mona Lisa。假如說 that smile of Mona Lisa's,則可能帶不喜歡意味,例如: I find that smile of Mona Lisa's rather affected(我覺得蒙娜麗莎那臉微笑有些造作)。

中國的現狀

內地友人發來的「中國的現狀」,其一是:
1.ATM吐出假人民幣──銀行無責。
2.網上存款被盜──存戶責任。
3.銀行多給了錢──存戶有義務歸還。
4.銀行少給了錢──離開櫃枱概不負責。
5.ATM故障少給了錢──用戶負責。
6.ATM故障多給了錢──用戶犯盜竊罪。
7.廣東開平銀行行長貪污 4億──判 2年。
8.ATM多吐 7萬給老百姓許霆──許霆被判無期徒刑。
銀行處於這樣的經營環境,豈能不賺錢?所以,儘管近日內銀股有較大跌幅,有「女畢菲特稱號」的內地股神劉央,上周仍建議吸入內銀股。不過,在調控寬鬆政策交互使用之下,作為小股民會不會走位就難說了。當然,看到上述八大內銀現狀,你會不會還忍心投資內銀股賺錢?即使你賺了小錢,別忘了有份操控政策人士的種種「關係戶」,以及國庫收益,才是賺最大筆的。把這些錢撕開,裏面可有數以億計小存戶的血淚。
友人發來的「中國的現狀」其二是:
「生不起,剖腹一刀五千起;
讀不起,選個學校三萬起;
住不起,一萬多元一平米;
老婆不是娶不起,沒房沒車誰嫁你?
養不起,父母下崗兒下地;
病不起,藥費利潤十倍起;
活不起,一月辛勞一千幾;
死不起,火化下葬一萬幾。
總結(八個大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這是在中國「盛世」中大多數小老百姓的生活現實。當然,這不代表大陸人有百分之一大款,百分之一也有一千三百萬人,他們暴發戶式的瘋狂消費,帶來繁華景象。只不過,也請聽一下「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老百姓心聲吧。

2010年1月25日 星期一

永遠的畢業旅

有多少人,在中學畢業十年以後,仍能與當年的同窗繼續友誼永固?明明性格南轅北轍,試過鬧意氣,升讀不同的大學不同的學科,工作範疇全然不一,上班時間各有各飄忽,但,還是每隔兩三星期便要「煲電話粥」,一個月不見如隔三秋。十年來,身邊的男伴不知換了幾人,只有和好友之間的愛,始終如一。
有多少人,在中學畢業十年以後,仍能與當年的同窗繼續永遠的畢業旅行?旅途上,總是嘻嘻哈哈,看到一隻蒼蠅飛到食物上都可以尖叫亂笑一通,沒人認得路又看不懂地圖,發生任何尷尬事均出言取笑搞爛 gag。唯一的分別是,十年前要死慳死抵住最便宜的酒店,十年後一起在五星級的 resort曬太陽發呆。
有多少人,在中學畢業十年以後,仍能與當年的同窗繼續做無聊事?賴在床上不理走光,對鏡化全妝卻不過到大堂拍一張合照,齊齊夾胸你扮警鐘胸我扮 o靚模,邊喝 Moscato邊研究對方指甲,半夜睡不着再到 karaoke唱 Twins的《眼紅紅》……寫稿這刻,你早在床上熟睡,我則聽着電台節目,對着露台外的海景和泳池中的藍光,一字一字記下這次旅行在風景名勝外的點滴。然後,將這篇送你,給我多年的友。

捉 蟲

近來朋友相見,都在說中國審查 SMS的事情。
說這件事也不是抗議中國封鎖電訊,而是覺得,天底下怎麼會有人笨得想出這樣的餿主意。
一條手機短訊,要分辨是黃色還是不黃色,電腦做不到,只有人才做得到。
但中國幾億手機用戶,要花多少人力才審查得過來?這一招,如果是中國政府想減低失業率,可能還有效。否則,那就是像廣東人說的,「捉蟲」啦!
「捉蟲」是簡稱,全稱還有三個字,叫「入屎忽」。「捉蟲入屎忽」,唯笨人才會做。
要掃手機短訊的「黃」,根本沒有標準:什麼樣的短信才算「黃段子」黃短訊?如果一條短信在講性,但通篇沒有一個涉及粗鄙低俗和性器官的字,那這條短訊,算不算「黃短訊」呢?
一對情侶,一夜纏綿之後,第二天互發短信回味戰況,順便稱讚一下對方的技術和體力,那是「黃色」呢?還是情趣?難道中國情侶之間的情趣,只能講什麼「五講四美」、「八榮八恥」?
這還是人嗎?
手機短訊是電訊公司的大生意,一年不知賺多少錢,現在電訊公司代政府出頭,作電訊鷹犬,停客戶,斷網絡,那生意還做不做呢?中移動的股票,還要不要買呢?
這就叫一本正經做儍事,閒來無事捉隻蟲往自己後門放進去,是強大呢?還是儍大?

靈芝湯與靈芝功

喝靈芝湯原來還有很多講究,肥艾迪不厭其煩地與我們分享他對靈芝湯的認識。首先,飲用靈芝湯的過程中,要控制飲食少鹽,每天不超過六克,這是上限,身體重量低過八十公斤(一百七十六磅),則不超過五克。五克鹽是多少?我用電子磅試驗過,等於平平的一茶匙。體重越輕,鹽攝入量越要少,體重五十公斤(一百一十磅),攝入量不超過四克,依次類推。其次,藥引要用上好的桂圓乾,不要用次等的泰國龍眼。古人飲用靈芝湯的多為帝皇貴族,用桂圓做藥引曾經是道家的延年益壽秘方。靈芝含有豐富的多醣類,放在攝氏六度以下的冰箱冷藏格裏十天不會變質。注意做靈芝湯的過程要 衞生。
喝靈芝湯還有靈芝吐納功,古時的道人在喝湯後半小時,用橫膈膜呼吸二十至三十分鐘,即俗稱腹式呼吸。輕輕閉嘴,舌尖輕抵上顎用鼻吸氣,同時慢慢鼓起腹部,呼氣時輕輕從嘴呼出。
只喝湯不做呼吸吐納對身體一樣有益,不過要堅持喝約三個星期才開始見效,我最明顯的是臉上浮腫消失了。
喝湯的日子裏少鹽,據肥艾迪說,講究的宮廷御醫在開滋補方時大多會強調少鹽。再講究一點,便要用野生靈芝,而且不同顏色的靈芝滋補不同的臟器,又要按不同的時辰服用。但是否真有那麼大的分別?那就不好說了。

寬恕是最大的能力

由年屆八旬的奇連伊士活執導,主角是黑人老演員摩根費曼,幾乎沒有女角的電影,講的是香港人不太熟悉的欖球賽和香港人不太關心的南非政治。《不敗雄心》這部長達一百三十分鐘的電影怎會好看?但它真是太好看了。電影改編自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的真人真事。南非曾是奉行種族隔離政策的惡名昭彰的國家。為爭取平等權利,曼德拉坐了 27年監牢。 1990年他被釋放, 1994年他當選總統,一個白人說,南非從此會走向墮落。
《不敗雄心》的英文原名是《 Invictus》,原是拉丁文,是「打不敗」、「百折不撓」的意思。電影講曼德拉當選後,因南非是 1995年世界盃欖球賽的主辦國,於是鼓勵實力二流的南非國家欖球隊,努力爭勝,終於勇奪冠軍,在舉國同歡聲中,亦敉平了黑白種族的長期對立。
電影主旨講的其實不是球隊的「不敗雄心」,而是曼德拉以寬恕撫平種族衝突的「不敗愛心」。他的力量不是源於爭勝,而是來自「寬恕」。曼德拉當選總統後,完全沒有向壓迫黑人近百年的白人報復,而且徹底原諒了曾逮捕他、監禁他、在街上驅趕他和他的族群的白人。他全部留用了原來總統府的舊人。欖球,在南非是白人的玩意。國家隊與外國球隊比賽時,南非黑人向對手打氣,希望國家隊輸。曼德拉要求黑人族群原諒白人,他力阻黑人投票改國家欖球隊的隊名和徽號。他的助手說他這樣是冒險,會給人獨裁的口實,他回答說,「你們選我出來,就讓我帶領你們。不肯冒險,也就不能當領導。」他表現出人類最大的能力,這能力就是寬恕。
寬恕帶來真心的團結,團結帶來勝利。香港足球隊贏得東亞運冠軍時,曾特首高舉雙手說是「 09年最開心的一天」。但他顯然沒有想到只有對反對者、抗爭者的寬恕,才會帶來真正的團結和勝利。

2010年1月21日 星期四

真正愛

每一段感情都好似有一個不明文的規定,就是當迷戀熱戀激情過後,問題總會出現……而不明文的規定到了最後總是分手收場,太可惜了嗎?

其實真真正正的愛,是應該在迷戀熱戀激情過後才會真正出現,你好應該明白清楚知道,當你迷戀着一個人的時候,你會看不見他的任何缺點,當你熱戀着一份愛的時候,你會原諒忘記一個人的所有過錯……

當你不再迷戀的時候,你終於可以看清楚你所愛的人,當你們不再熱戀的時候,你終於不再遷就你所愛的人,真正的愛會在這個再沒有藉口、再沒有被自己蒙蔽的情況下,真真正正出現。不過,這種太真實的愛,往往令人不懂面對,因為所有本來是美好的感覺,突然間,變得好醜陋。因為不再完美,所以會埋怨,繼而嫌棄,最後分手……

認真的,沒有人會是完美,沒有人是沒有缺點,更加沒有人會從沒犯錯,我們在愛情蜜月期過後,一定要學會欣賞,欣賞愛人的不完美的完美,欣賞愛人缺點中的優點……

如果你只愛享受迷戀熱戀一個人,你要知道這種愛不會是恒久永遠。

2010年1月18日 星期一

三步一拜

菜園村居民為了反高鐵,保家園,在硬硬的混凝土馬路上二十六步一拜,那是雙膝雙手都會很痛的。我知道,因為我曾和一眾禪友在韓國的泥沙小路上三步一拜,直拜到山上的大雄寶殿,拜了多少下,沒有數過,只記得拜了幾小時。
為的是什麼?不是祈福,那只是一種鍛煉,你自己領悟到什麼便是什麼。我們是單行排列的,山路窄,間中有車子駛過,揚起一大片塵土,但我們沒停過。跪在沙石上一定是痛的,但是很奇怪,當你一下子跪了在一粒既大且尖的沙石上,痛得要命時,你自然會把它撥開,以免後面的人跟你受一樣的痛。
我心裏想,到了大雄寶殿便好了,那兒的是雲石階,既乾淨又舒服,不用跪在既髒且硬的沙石路上叩頭了。到了大半途,有一個橫着的橋樑,師父們六、七個的穿着僧袍,橫開一列地站着,衣袂飄飄,恍如神仙中人。
他們加入我們的隊伍接着做三步一拜,直到寺廟那兒。看見大雄寶殿,心裏舒了一口氣,跪華美潔淨的雲石階,不用吃塵了,又不用那麼痛了。怎知跪上第一級,我的天啊,疼痛更烈,雲石原來比沙石路硬多了。那讓我領悟到,人心中的富麗堂皇,原來比沙石更能傷害你,你所求的富貴未必比塵土好。
青年人在馬路上二十六步一拜,是很好的親身體歷,建高鐵雖然通過了,但他們的聲音所有人都聽見了,市民反高鐵的精神,亦撒開去了

侯麥或盧馬

法國電影新浪潮四大旗手裏,我最愛杜魯福與高達。盧馬(台譯與內地譯侯麥)算是喜歡的,但不是最愛。他就像鄰居,在的時候喋喋不休,沒有了會覺得孤單。到死前兩年,還在孜孜不倦探究愛情的真義。八十多歲人,還需要動情嗎?
這兩年死了太多法國好人,從布希亞到李維史陀到盧馬,巴黎還剩下了甚麼,也就徹底變成幽靈之城。死者比生者還要多。
半夜來短信的朋友,說「侯麥死了」,好像是一句歎息。沒有任何感人的劇情。對於死亡,最好的表現便是平靜,如日出日落。
在立法會圍城的晚上,這城市的喧鬧史無前例。如果來問我,高鐵需要嗎?需要。是有必要有火車在一日之內到北京到上海到其他各省市,任何國家藍圖總少不了這完善的鐵路網。坐火車的感覺跟飛機是不同的,火車是抒情的,移動有時也需要一種美麗而晃悠的姿態。
然而,這粗暴而粗疏的高鐵項目的通過卻令人沮喪。不僅因為它輾過一條實在村落,還因為它輾碎了立會外萬人對正義的最後追求。它甚至不容許有轉圜的餘地,抗爭變得必須赤裸而對峙,甚至悲情。何必?一個正義而得民心的政府,從來不必歇斯底里。
去看看盧馬,學習說話的藝術,喋喋不休說個未停,懷着最溫柔的心,最誠摯的真情,追問生命的本質,愛的真義。水到渠成,花開花落,天使總是站在有情人的肩上。苦行者的姿態極美,因為那是最大的謙卑,最無私的付出。

黑心商人的大禮

有個女孩子才廿多歲,頸側長了個瘤,天師看了看,開口就問:「平時愛吃垃圾食物嗎?」所謂垃圾食物,即炸薯條、炸薯片等東西。女孩子一呆,答:「經常吃!」
經常吃垃圾食物,會導致病變,病變區通常會在胸口以上,引致頸部長瘤肯定不止一宗,否則天師不會一語即中,連我在旁邊聽見也嚇一跳,朋友的孩子是個男孩,才讀中學,頸部淋巴長了瘤,他平日的最愛也是炸薯條、炸薯片這類垃圾食物。
有人將炸薯條放在屋中,發現它時間再長也不會腐敗,所有的食物都會腐敗,為什麼竟然有不腐敗的食物?那是黑心的商人用了棕櫚油。食物中的棕櫚油與反式脂肪是健康殺手,不只炸薯條、炸薯片在用,超市中售賣的餅乾也在用,連我家中的一盒餅乾,盒上也印有「成份:棕櫚油……」這是盒韓國製造的餅乾,味道很好,老婆一時大意便買了回來。
棕櫚油、反式脂肪與三聚氰胺同樣都危害健康,為什麼政府不立法管制?社會上的壓力團體對這些黑心商人也很寬容,這真是一個謎。就像住在紅磡與西環海邊的居民經常被臭海水臭得吃不下飯,睡不着覺,政府部門與一眾議員為什麼不關心一下?

潘朵拉是人類希望

反高鐵的年輕人,不少人引用《阿凡達》「保 衞家園」的口號,有的人還被稱為「阿凡達」。又受到《阿凡達》在港勁收過億的影響,我也去看了。
看的不是 IMAX,只是 3D,但那立體效果,也真夠震撼了。記得許多年前也有出現過立體電影,我看過一次,其實是受罪。《阿凡達》則是一次電影技術的革命,有可能從此把觀眾從影碟市場吸引回影院。
故事並不離奇曲折,甚至可說普通,但潘朵拉星球的自然美景透過立體呈現,卻使人大為傾倒。普通的故事,因為 3D效果,而使主題突出。潘朵拉星球的融合真善美的納美人,與從地球上來的追求利益的人類,是一個對比。前者被後者視為野人,而後者則被前者視為殘暴的入侵者。真善美的「野人」能包容願意走進他們族群中的善心的地球人,而一心要奪取潘朵拉珍貴礦藏的殘暴地球人則不能包容善良的納美人。這是殘暴的文明對未開發的美麗自然星球的戰爭。「保 衞家園」的意念也就貫串其中了。
潘朵拉這名字來自希臘神話,她原是神之王宙斯創造的第一個人類女人,主要是報復人類。祂把潘朵拉送給把火竊取給人類的普羅米修斯的弟弟伊皮米修斯。婚禮時,又把眾神的禮物放在一個盒子裏。普羅米修斯警告弟弟,千萬不要打開這盒子。但潘朵拉有太大的好奇心,她在伊皮米修斯出門後,把盒子打開,結果一團煙衝了出來,裏面包含了幸福、瘟疫、憂傷、友情、災禍、愛情……。潘朵拉害怕極了,趕緊把盒子蓋上,盒子裏剩下「希望」。而希望,正是一切生活動力的來源。
潘朵拉星球,象徵着人類儘管有種種災難,但仍有希望

2010年1月13日 星期三

英德納雄納爾

過去一年,大概是《國際歌》給唱得最多的一年,在六四晚會,甚至在立法會外的和平活動。上一代的社運豪情,我們只有道聽,沒有經歷過,現在倒是趕上了。
「八十後」是一個假的標籤,問題不是世代分歧,關鍵是社會在回歸後停滯不前,民心渴望改變,沙士後的五十萬人上街訴求,沒有帶來根本的質變,從社會底部而生的集體力量是時候再起來。中國的崛起,只是更凸顯了香港的遲緩。《十月圍城》的愛港意義,標示着香港作為中國內部先鋒與革命力量的場所,它無時無刻都有使命與責任,擔演共和國的窗戶與前進引擎。僅僅因為改朝換代之後的施政故步自封與既得利益者的保守與傲慢,而窒礙了城市的文明與開放?
這些年來,上街的吶喊的,貫徹所有階層所有世代,這是一個城市的爆煲點。不是你再送一批自由行來,再給一個迪士尼,再建一座摩天大廈再建一條高鐵,甚至再換一個特首就可解決。這是結構性的問題,必須正面面對,經濟復甦只能短暫舒緩若干民怨,更實質的改變才是長遠之道。
我們都心知肚明,中國的經濟繁榮是表面假象,內部問題千絲萬縷,甚麼時候再出現戲劇性場面,沒有人知道。香港是小地方,但意義重大。如果香港可以一直走前一步,走前幾步,它不必擔心會在中國城市競賽中落後。
現在所見,香港的街頭運動文化,既有活力又有熱情,暫時令內地憤青又羨又妒。

遲了一個年代

最初提「 80後」、「 90後」,是大陸的媒體,在北京,在上海,「 80後」的作家出現,跟不知往前數多少「後」的老作家們分庭抗禮,借助互聯網之功,讀者和收入都遠遠拋離了「作家協會」那幫老前輩,聲名大噪。
之後,「 80後」就常常被提起。
再之後,「 90後」也冒了出來。
大陸「 80後」風華正茂之時,香港的同年人則一如既往,無聲無息,直到最近,香港的「 80後」才動了起來,但比之大陸的同年人,遲了十年。
記得還是在報館工作的時候,我們副刊招記者,採訪主任拿着一封應徵信走進我辦公室,說:「你有沒有想過,竟有一個八零年出生的來應徵!」時維一九九九年。
採訪部的同事們都嘩然了,因為她們都是「 70後」,最後的,也屬七十年代中後期。在她們眼裏,八零年出生的人逼了上來,自己突然成了上一個年代的人。
那時候,八零年出生的人,才十九歲,七零年生的人,也不到三十。不到三十歲,就被「年青人」進逼而上,不由得不為自己嘩然一下,歲月催人呀!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到了今天,八零年出生的人,也三字頭了。在他們後面,「 90後」開始進逼,猶如當年他們逼「 70後」一樣。如果在大陸,「 80後」今天才開始發動,會被人笑成熟太慢。但在香港,竟還能讓人「驚艷」,可見生活安逸,磨難不多。此地始終是福地。

北美之夢

《阿凡達》導演占士金馬倫成為全球票房之王。
金馬倫是加拿大人,跟着父母移民加州。在加州州立大學,他選讀物理和英國文學,一個很奇怪的雙學位。很明顯,這種學位課程的拼盤,是為讀書只求消遣辰光不甚求上進的人而設的。
但不要緊,像柏楊說的:大學沒有哪一系,是為葬送一個年輕人的前途而設的。金馬倫在加州混日子,閒來卻開車到另一所南加州大學的圖書館,迷上了光學沖印技術。
因為物理和英國文學,金馬倫年輕時的夢想,是把文藝和科學結合。因此,他只對電影特技和科幻有興趣,在南加州大學影印抄錄人家的論文。
書沒有唸成,金馬倫當了貨車司機。這時他看了《星球大戰》,驚為天品,覺得夢想有成真的可能。金馬倫丟下了貨車,進一家小製作公司學製恐怖片的模型。老闆名叫高曼,成為金馬倫的恩師。
在基層做特技,金馬倫也兼做小本科幻片的導演。有一天他做了一個惡夢,從宇宙不知哪個地方,來了一個機械人,在夢中把他幹掉。醒來一身冷汗,他把機械人的形象畫下來,成為《未來戰士》的藍本。
以後的發跡史:從《未來戰士》到《異形續集》,從《真實謊言》到《鐵達尼號》,許多影迷都知道了。
金馬倫的成功,對香港的「八十後」有何──用一句陳濫老土得不得了的詞彙──「啟示」?
「啟示」一:如果金馬倫是香港人,即使會考成功,香港的大學,沒有一家是把物理學和英國文學拼盤成一個雙學位的。沒有這個課程,就沒有後來這位文學和科技 Fusion的奇才。
「啟示」二:金馬倫到另一家大學的圖書館看論文,看完了還影印。如果在香港,你會被那家大學圖書館操大陸口音的中年保安員驅趕,他會查你的學生證,然後按「守則程序」辦事:「你走喇,你有無聽過什麼叫知識產權 o架,×家剷!」一面揮動着手電筒,把你送出大門。
「啟示」三:讀書不成,改開貨車?職業無分貴賤,也很好。一直開到東莞常平,占士金馬倫如果在香港,先會迷上揼骨,繼而娶一名骨妹為妻,申請來香港,等足五年七載,輪候得公屋一戶,生了一個女兒。他會另在韶關包有二奶,平時回到新界屯門,就打老婆。
加拿大的腹地是美國,正如香港背靠大陸,這一點最相似。加州正是荷李活的家鄉,對於一個來自加拿大的夢想小子展示的創意,不加審查,歡迎無限。美國和加拿大,是「兩國一制」,都崇尚民主自由。
許多因素加起來,成就了金馬倫,二十一世紀將也會是北美洲的世紀。思考這些深層問題,要動大腦,就很累了,還是掏腰包一百二十元門票,讓金馬倫賺你的零用錢吧。

中國把關手法越來越得心應手,遠勝歐美

大市急挫,當然是中央宣布提高存款準備金,但其實提高存款準備金0.5%對實際影響有限,但可以讓大家知道中央的決心及政策目標,即中央要刺激經濟,但只是實體經濟,如果資金流入資產時,引發泡沫便要嚴打,因此未來一段時間,中央政策將繼續嚴格看管資產泡沫問題,因此樓市與股市都是關注焦點,如果一大升便是打壓對象。

從今次事件,筆者對中國更有信心,看到他們把關的手法越來越得心應手,遠勝於歐美國家,看到他們不知所措的模樣,連一眾貪婪的金融大盜繼續大玩「公便我贏,字就你輸」遊戲,竟然沒有辦法處理,只有當歐美政府將這群貪婪的人繩之以法,金融海嘯的破壞才會結束,但可以嗎?

過去數天美股不肯回落,根本是大戶托市等本周五期權結算,到目前為止,他們仍可以將政府及一眾監管機構玩弄於鼓掌之中,並且大拿花紅,試問八十後可以甚樣呢?八十後基本上出身於本港較富裕年代,部份在讀書時的零用錢,隨時高於他們辛勞工作的薪酬,對於他們來說,這種落差是極大,除了不斷的教育改革,讓他們無所適從,而他們畢業後不斷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例如97金融風暴,2000年的科網泡沫,更甚是2007年的金融海嘯,那些引致金融海嘯的成年人,竟然仍處於高位,大出花紅,但辭退一群無辜的低下層職員,以港機為例,竟然用時薪13元請國內同胞工作,試問八十後青年還有多少機會,這是政府政策上的嚴重失誤,但卻要讓八十後來承擔。

2010年1月12日 星期二

生日不可說

閱台報知前輩作曲家黃友棣明日(一月十四日)過百歲壽辰。高雄市政府前兩天為他舉辦了兩場暖壽音樂會。黃友棣於去年五月已住進高雄榮總醫院接受治療。
說來我和黃友棣還有一段他不會記得的小淵源。那是一九五一年,我唸初中,經友人介紹,曾跟黃友棣學了幾個月小提琴。他那時在國民黨背景的德明中學教音樂,我上小提琴課則在德明中學他的私人教室。我當時剛進左派學校不久,漸受左思想薰陶,覺得在德明上課不自在,儘管他教得很好,而且他也說我學得很快,但我最後還是不捨地沒有再學了。
德明中學後來結束,並轉為珠海書院,黃友棣在珠海教到一九八七年退休。當時他已高齡七十七,經醫生建議,遷住氣候溫和的台灣高雄,一住二十餘年,這二十餘年他全力投入作曲。講到他的百壽,他的高雄友人說,黃友棣一向不喜歡過生日,並有句名言:「生日不可說,辦得太鋪張,上面知道會把我帶走。」
這想法相信許多老年人都會有。我有十來個朋友,常聚在一起輪流做東賞美食。這個月二十八日輪到一個比我稍小幾歲的老頭做東。在上次商議這次聚會時,有人提出,二十八日是老頭生日的前一天,不該由他請,改由大家請他吧。這老頭說,如果不是他請,他就不來了。大家面面相覷,我卻十分了解,說穿了就是生日不要張揚,不張揚還好,太張揚「上面知道會把我帶走。」儘管這老頭未過七十,但像我似的多活一天就等於多賺了一天的想法,怕是有的。
外孫女愛過生日,她才六、七歲,每天希望長大。六七十歲的人還想長大嗎?還是每過一次生日就有更接近那一頭的感覺?

誰要無謂人相信?

鳳凰衞視《魯豫有約》訪問內地實力派歌手韓紅。以港人審美角度來說,她特胖有點豬扒 feel──但嗓子極佳人緣極好。我也喜歡韓紅歌藝,某些曲子甚至「柔靡」,跟她粗獷造型不配合呢。不知她們之前聊到什麼來龍去脈,忽聽得韓在現場觀眾面前強調:「我在這裏說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無論外面怎麼說我,請你們相信我!」
外面怎麼說過她?讓她如此介懷?
從這句話,我們也聯想到所有當紅藝人心中的包袱:──人們怎麼說,到底是負擔。有人承受得起,多半被爆料被傷害後心理不大平衡,還抑鬱、躁狂、沮喪,但不可流露人前,更堅持強顏歡笑,掩飾得吃力。
傳媒網民鍥而不捨的狗仔隊所有八卦觀眾讀者路人甲乙丙……他們都不是你生命中有份量的人呀,而且他們說說說,之後也許忘掉,又去挖掘另一些可說的人或事,卻把癌細胞留在你身上?令你痛楚得長夜輾轉反側?
收拾心情走自己的路,盡力做好功課已經忙透了,最重要是自信──無謂人相信與否是其次,管不着,不用「請」,沒時間。連韓紅也不能「我是我」?其他豈非更難?

平等

在侍候我家病狗拖肥的時候,想起一些以前的事情。
在我小時候,中國的「階級教育」裏,經常有這樣的情節:窮人飢寒交迫,富人家的狗,卻大塊大塊吃肉。在寒冬臘月,窮人衣衫單薄瑟縮街頭,富人拖着的小狗,身上卻穿着厚厚的狗衣。
這樣的教育,很能令人憤怒起來:這是什麼世界,人不如狗!於是就覺得造反有理了。
將貧富差別從狗身上反映出來,是基於一種思維:人的日子,應該比狗好。狗比人賤,狗餓死凍死不足惜,人則不能。
這種思維,同時也反映了中國人賤視動物的傳統意識。中國雖然也有「義犬報恩」這樣的故事,但一有利益衝突的時候,狗一定比人倒楣。所以當有人對狗比對人好,旁觀者就覺得很不應該了。
但是,為什麼對人一定要比對狗好呢?人跟人可以有感情,人跟狗也可以有感情,文明世界,更應該承認,有的人狗情,比人人情更深厚。
跟狗有感情的人,可以跟某些人沒感情,那麼他對狗比對某些人好,是很正常的。他把狗餵飽了,不一定還要餵人。如果他只有一口食物,寧願給狗吃也不給人吃,那也不是冷血,而是人性。
我對我家拖肥,絕對比對許多人好,牠病了,不肯吃東西,我着急得要命,同樣,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病了,胃口奇差,我不着急,因為他們也不會為我的狗着急。
這就叫感情,在感情基礎上,狗的日子,為什麼不能比人好過呢?

2010年1月5日 星期二

千賀屋

從跑馬地的景光街走進去,在黃泥涌市政大廈對面的集祥街中,可以看到一個大大的「賀」字,用圓圈圍着,那就是日本友人三原博親 Hirochika Mihara開的店舖,全名叫「千賀屋」,而「千賀」二字的發音,取自他名字中的「親」字,發音為 Chika。
三原是我認識的日本商人中,最有誠信的一個,他本來從事食物進口,供應給日本餐廳,每周由築地來二次、九州二次、北海道二次,除星期天市場休息之外,都可以從三原的公司「啟龍 Kairon」取得最新鮮的海鮮。
入貨價比其他供應商貴,但是他的商品有信用,交貨期準確,高級店都喜歡和他交易,所以除海鮮之外,肉類、蔬菜和雜貨也一齊輸入,他公司的倉庫有如一間日本百貨。
既然那麼齊全,就鼓勵他出來開店,本來說好兩三個月前已經可以開張,豈知這位仁兄對裝修和工作人員的要求極高,不滿意寧願白白交租,一拖再拖,終於找到了最高檔的日本肉販和師傅二名,才開始做買賣。
一頭牛,從面頰肉到尾部,師傅整齊地把肉片出,一般客人以為只有 A5級就是最好的,其實是看你要怎麼吃,做 Sukiyaki的是什麼部位, Shabu Shabu的又是那種,韓國式的燒烤又得特別指定,怎麼烤也不會硬的。
光顧過的客人都說店裏的東西比百貨公司和超級市場便宜,比較一下就知道,三原說:「我由進口到零售都一手包辦,可以省下不少成本。」
店中擺的,沒有一種不是進口,就連洋葱和薯仔,都選最高級名牌商品,如果找不到你心目中的食材,只要下訂單,兩天後就運到。做什麼事都親力親為,三原一直會守在店中,他可以講一些英語和廣東話,溝通沒問題。要是他不在,那就是回日本探望老母親,孝順的人,差不到那裏去,他常說依媽媽的教訓:做生意全靠親切,又薄利多銷,總不會失敗。

新一代生活模

元旦大遊行,主要參加者從中產階層轉為年輕人。大量是所謂「八十後」,也有「九十後」,其至「新世紀後」(即 00年後出生)的。
周末「論壇」版刊一投稿,自稱是「一個沒有膽量但有良心的八十後年輕人」。這種有良心的年輕人,最終也會從「沒有膽量」變得「有膽量」,尤其是當他們經互聯網聯絡而聚在一起的時候。而且,年輕人沒有負擔,也沒有後顧之憂,爭取訴求不會有耐性,往往採取激進手段,我們都當過年輕人,都激進過。而且,如果年輕時不激進而過早地為現實而營營役役,這樣的人也不會有什麼出息。
八十後,從字面上看是指八十年代之後出生的一代,但實際上指的是一九八○年之後在整個八十年代出生的一代。九十後指的也是一九九○年後出生的一代。
我們雖也經歷過年輕,但除了有理想、激進和追求公平正義之外,對八十後、九十後年輕人的了解,還是不足夠的。他們的思想、觀念、行為,受現代化進展中他們的生活模式所影響,而這種影響在我們那一代甚至六十後、七十後那一代都見不到。
八十後、九十後的新生代,他們的生活是怎樣的呢?
一、沒有電視只有網,電視劇為什麼現在多中老年藝員「鹹魚翻生」?因為電視觀眾熟悉他們,而電視觀眾已多是中老年人。年輕人極少看電視,他們只看電腦網頁,連看電影也從網上看。
二、把電腦當作兄弟姊妹,每天陪伴自己,一起玩遊戲,一起長見識,一起了解世界與各種新事物。
三、只發短訊不打電話。
四、 PSP(掌上多媒體娛樂設施)不離手。這四種生活模式,帶來對他們生活的其他影響。

未來世界

《阿凡達》的票房勝利,挽救了電影院事業。有些觀影的感官享受,還得留在電影院。這是一條分岔路:一邊是兼顧觀影效果的大型製作,另一邊則是小本獨立劇情片以 DVD發行,完全繞過電影院來建立觀眾群。
書籍的走向也大致雷同,電子書催生更多元更廣泛內容,但更精緻的紙本書變成觀賞藝術。更純粹的視覺與收藏享受。粗製濫造的大量製作與強調觸感的手工潮流並行,將是未來十年的流行文化主旋律。創意在高科技領域可望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夜之間改變人類的日常生活行為。
前幾周到創意書院參加書節,在樂富出了地鐵走錯了路,問了好幾個街坊都得不到指引,遇上一中年男人,二話不說從袋裏掏出 iPhone,查網上地圖找座標,方便準確。我稱讚他對高科技的應用自如,他的笑容甚是得意。這就是這個時代的特色。傳統與現代瘋狂交集,漸變的過程裏,適者生存,愈快掌握新形態生活技能愈能走在時代尖端。
這不是買不買 iPhone的問題,而是要不要與時並進,要不要全面體會現代感性的問題。早幾年,拒絕高科技滲入,還是一種優雅的姿態。但來到新時代,就是切切實實的追不上時代。這其實是很可怕的,但只要想一想,現在的小孩在甚麼環境長大,二十年後等他們在社會佔一席位時,遊戲規則是甚麼模樣,就不得不睜開眼睛,把每個潮流點看清楚,並且讓自己也適當裝備起來。新年進步。

送禮兵法

送禮是十分頭痛的事,一往以來,所收到的禮物,至少有一半不合意,想轉送給人亦想不到誰會用得着。
什麼人送什麼禮才好?想起孫子兵法的上、中、下駟,以下駟對上駟,以中駟對下駟,以上駟對中駟。以下駟對敵方上駟,分明去送死,但可以阻礙敵人精英;以中駟對下駟,沒理由輸;以上駟對中駟,一定贏,而且不費吹灰之力。
怎麼運用到送禮上頭?對富貴榮華的朋友,你不會買到他所用的名牌,他什麼都有了。不過,世上其實沒有什麼都有的人的,動下腦筋,逛平價地攤,離島小店,你會找到很多可愛的小東西。瓷質煙灰盅,五塊錢一個;如果他不抽煙,便買個可愛的豬仔撲滿,祝他財源滾滾來。他知道你的環境,會很感謝你的心意。這個下駟對上駟,是不會輸的。
中駟對下駟,買什麼給他都可以,反正他收入少,很多東西他想買,可是都不夠錢。不過別送他舊的東西或者爛銅爛鐵,別侮辱人家。
以上駟對中駟,一定還了對方的心願,不過要買名牌,不然他不會用的,那便給他一件好東西吧。這些會與他的生活方式有關,別怪他只肯穿名牌。
還有一個好方法,那就是眾友集資,買一件好東西給他。有一年我收到一件長的白 mink大衣,是朋友們集資送的,實用之極,感動之極。
如果不想動腦筋,給個紅包好了。錢,沒有人拒絕的。

2010年1月4日 星期一

掌 摑

近來的新聞真夠熱鬧刺激暴力兼而有之,你摑我我叉你頸,你劈我我鉸剪腳夾你,總之不見瘀青不見血不肯收手,彷彿世上所有的癡男怨女風月債,都不能用和平一點的方式來處理。我以為,幾乎全港四十歲以下的男女,都在卡拉 OK唱過《好心分手》幾百次,怎麼會犯這種錯呢?氣在頭上的時候,忍一忍不就可以了嗎?
可是,有口話人冇口話自己,是人之常情來的,有幾多個女孩子未試過在竭斯底里的時候,伸手摑那個將你的心扔到地上變成碎片的衰人一巴?我試過,不只摑他一巴,還用手袋起勢打他的頭,如果殺人不犯法的話更會立即向他投擲氣油彈。
當然明白,動手打人都是錯的,即使那人實在抵打。摑他一巴,不見得可以解決問題,但將一切恨意集中在手心,手伸出去「啪」的一聲,掌心傳來的刺痛,釋放了自己的憤怒,亦讓自己有半秒鐘時間忘記傷心。話說回來,我不是鼓勵你動手,只是慶幸自己是女孩子,在公眾場合招招兇狠打人也沒被拉上警署。如果我是男人,附近的觀眾早已將事發經過拍下來,未登在報紙已上傳各大討論區……

行山講古仔

二○一○年的第一個訪客,是占士和他的小狗,一大早便把我和老婆拉到寶雲道行山。老婆覺得「二○一○」這個數字很有意義,便要做些有意思的事,將來好存放在記憶檔案裏。占士指指腳下這條路,說:「寶雲道,知道『寶雲』的歷史意義嗎?」
寶雲 Bowen原來是香港的第九位港督,本來是位有藝術氣質的知識份子,有這種氣質的人不宜當政,結果成為一位悲劇人物。他任港督時已經六十二歲,之前,他是位旅行家、生意人、作家、語言家,生意失敗之後才想辦法搞個港督做做。從前來香港的英國人是什麼東西可想而知。但寶雲本質上是個人道主義者,同情受不平等待遇的中國人,與歷屆的港督不一樣,他不但盡量接近中國人,學語言,學看大戲,甚至立願要改進中英關係。可惜他缺少政治家的圓滑。評論認為,他自負、傲慢、愛出風頭、氣勢凌人、愛擺官譜。比較起他對中國人的態度,寶雲明顯是厭惡他那些在殖民地混飯吃的下三檻同胞,所以得罪了一眾英國人,才惹來一堆惡評。但他也的確不爭氣,凡事沒有主見,依靠下屬作決定,每逢演講又冗長嘮叨。他的下屬也是來香港混飯吃的惡棍,不但貪污,還與海盜來往……那麼他立願改善的中英關係呢?─中英最近還在吵架呢,只是無論公有理還是婆有理,英國軍艦不可能再開進維多利亞港了。

永遠的張愛玲

張愛玲的文學電影翻修出場:《太太萬歲》、《小兒女》、《色,戒》,自然是城中品味界的盛事。
因為張愛玲是永遠的。
對於生活,十年八載消磨,如同患了肩周炎和風濕症,張愛玲的文字尖細如銀針,巧正無匹,都剛剛好刺在你從不知道的什麼穴位上。在作家之中,有人是創造好手,如金庸,有人是使軟鞭的行家,像白先勇,而張愛玲是擅撒梅花針的隱俠,而且針針都刺到穴道─她不是攻擊你,而是通經脈、催血氣,人生的苦翳,本來解不通的,讀一遍張愛玲就好。
張愛玲的文學成就,還有一點了不起─她是四十年代唯一不必經歷什麼「五四新文學運動」以來如何如何的作家。
此話怎講?因為中國的白話文寫作,八十年來,都受所謂「五四運動」騎劫了,左傾份子不斷在中國人的中學中文教科書散播神話:「五四運動」把中文從古文的「桎梏」裏解放出來,彷彿作家沒經歷過「五四運動」的洗禮,就沒有法子從鬼超渡投胎,重新變成人。
但張愛玲的文字摧毀了這套愚民的謊言:張氏作品,傳承《紅樓夢》的白話、清代筆記的洗煉、吳儂水土的精麗,還加上─由於張愛玲英文極好─英國小品的幽默和刻薄,張愛玲的文字,證明中國的現代文學,根本不必什麼「自從五四運動」以來,在二十世紀,只要有才華和觸覺,只要中西兼長,就可以轉型為精品。
如同發現了一覺醒來,中國人根本不需要毛澤東的「革命」,本來,照蔣先生領導的國民政府循步走下去,中國就可以正常的現代化了。
本來根本不必推行「簡體字」,電腦的出現,令正體中文的書寫毫無困難。張愛玲也一樣,她的成就,否定了幼稚淺薄的「五四」,這就令許多老頭子嫉恨得牙癢癢。不必經過五四「洗禮」,張愛玲證明了:中文可以更好。
舉例?太容易了。張愛玲的散文〈弟弟〉,頭一句:「我的弟弟生得很美而我一點也不。」換一個「五四名字」,包括魯迅,會寫成這樣子:「我底弟弟,樣貌是生得很俊美的,而我的樣貌卻是一點也及不上他的俊俏了。」
所以,讀過張愛玲,即可視巴金、茅盾、朱自清為敝屣。在英國,如此才女只會由英女皇封為 Dame,在小男人充斥的中國人社會,張愛玲怎麼「不引起爭議」呢?

香港元旦風景

元旦遊行在全球各國看來,別說三萬人,即使一百人也是罕有的事。它不是花車巡遊,而是向強權衝擊的示威遊行。元旦本是歡樂日子,怎麼變成憤怒日子?前一個晚上,許多人還在慶祝新一年的到來,怎麼睡一覺起來大家就準備上街表達對掌權政府和背後「一國」的不滿和憤怒?
元旦收到不少朋友的短訊祝願,大都是新年快樂,新年如意。也有特別的,如「願你天天瀟灑美洋洋,金錢多得沸揚揚,工作清閑懶洋洋,不慌不忙慢洋洋,心裏永遠暖洋洋,二○一○每天喜洋洋。」
可是,二○一○第一天,香港人上街表達氣洋洋。
另一個短訊也特別:「『一』個中心,以健康為中心;『兩』個基本點:遇事瀟灑一點,看事糊塗一點;『三』個忘記:忘記年齡,忘記過去,忘記恩怨;『四』個擁有:擁有愛自己的人,擁有知心朋友,擁有向上的事業,擁有溫暖住所;『五』個要:要喝,要跳,要笑,要俏,要苗條;『六』個不能:不能餓了才吃,不能渴了才喝,不能睏了才睡,不能累了才歇,不能病了才檢查,不能老了才後悔;『七』個樂:知足常樂,苦中作樂,自得其樂,及時行樂,助人為樂,行善快樂,平安最樂。」
這是「一二三四五六七」的健康新觀點。
人們如果收到這短訊又照着去做,能「苦中作樂」,能「看事糊塗一點」,又怎麼會上街表達自己的憤怒呢?
所以,元旦遊行不是「健康」的活動,是香港人不得不顧健康地要上街表達我們的意願。為了爭取以後,尤其是下一代,生活在健康的環境。
香港,在中國大陸邊緣,「一國兩制」又還沒有完全褪色,天時地利人和催生了○四年以來的這個元旦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