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1日 星期一

怎樣成為專欄作家?

以下兩條問題來自一位希望成為專欄作家的大學生,因問題有趣兼具普遍性,我把它們原封不動抄了下來,然後公開答覆,供有志者參考:
問題一、我的文筆不太通順,不知道你會建議我看那些書去吸收一下別人的寫作技巧?或者看什麼教學書會比較好?
問題二、假如我已經準備自己了,我要怎樣才能成為一個作家?是投稿給書店,還是投稿給報館?
有趣的地方在於,一個希望成為作家的人卻把寫作視為一項技術性工作,而且這種看法具一定的普遍性。我就常常聽到這樣的話:「某某文筆很不錯,應該可以做一個作家。」或者:「某某的文字很通暢啊,為甚麼做不了作家呢?」
事實上,文筆通順僅僅是寫作的基本條件而已,一個作家能夠把自己的思想轉化成文字正如一個廚師擁有健康的味覺,這是必要條件卻遠非足夠的條件。換言之,作家必須文筆通順,文筆通順者卻不一定就能成為作家。寫作不只是一種技能,我不知道有一種「寫作教學書」,我們可以透過看書學習焗蛋糕的技巧,卻無法透過技術指導書籍而變成一個作家。
一個作家最寶貴的資源是生活經驗的累積,是與生俱來的洞悉力,是豐富的想像力,是突破思維框架的衝擊力,是看問題的深度和角度,是帶領讀者思考的能力,及帶給讀者的啟示……寫作技巧可以學習與模仿,以上那些「必需品」卻無法透過參考書獲取。

第二條問題也很有趣,有趣的地方在於,來信者問的是「假如我已經準備自己了」而不是「假如我已經準備得足夠了」,「準備了」與「準備好」是兩碼事,可事實上不少人怕吃虧,凡事要確保有一定回報才肯投入時間、精力。至今仍有人問我,「如果我辛辛苦苦寫了十萬個字卻找不到出版商出版,豈不是憨居?」我能肯定的其中一件事是,那個「假如準備者」其實並沒開始寫第一篇文章,如果寫了十萬字二十萬字,那麼,大可以根據文章的篇幅和風格投寄往報刊、雜誌及出版社。問題是,我連那些文章的影子都沒見到,我又怎麼知道它們該被投往哪兒呢?幾個月前,另一個大學生問我怎樣可以入行,我建議他投稿及參加寫作比賽,結果他提出要求:「高小姐,你能否替我搜集所有寫作比賽的資訊?」
自從互聯網問世,要為自己寫的文字尋找讀者已經不是難事,某些網絡寫手的入行故事便充滿戲劇性,他們首先在網絡吸引了眾多讀者,然後引起了出版商的青睞。金科玉律仍然是:寫了再說。想成為作家,跟做許多別的事情一樣,付出了不一定有回報,但不肯付出,則肯定不會有回報。
來信者並無告訴我為甚麼想做作家,若喜歡的是「作家」這兩個字,其實有更簡單快捷的方法,儲夠一筆錢,找出版社自資出版就行,我就見過某些人自掏腰包印書,然後以作家自居,自得其樂,也很開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