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3日 星期三

英德納雄納爾

過去一年,大概是《國際歌》給唱得最多的一年,在六四晚會,甚至在立法會外的和平活動。上一代的社運豪情,我們只有道聽,沒有經歷過,現在倒是趕上了。
「八十後」是一個假的標籤,問題不是世代分歧,關鍵是社會在回歸後停滯不前,民心渴望改變,沙士後的五十萬人上街訴求,沒有帶來根本的質變,從社會底部而生的集體力量是時候再起來。中國的崛起,只是更凸顯了香港的遲緩。《十月圍城》的愛港意義,標示着香港作為中國內部先鋒與革命力量的場所,它無時無刻都有使命與責任,擔演共和國的窗戶與前進引擎。僅僅因為改朝換代之後的施政故步自封與既得利益者的保守與傲慢,而窒礙了城市的文明與開放?
這些年來,上街的吶喊的,貫徹所有階層所有世代,這是一個城市的爆煲點。不是你再送一批自由行來,再給一個迪士尼,再建一座摩天大廈再建一條高鐵,甚至再換一個特首就可解決。這是結構性的問題,必須正面面對,經濟復甦只能短暫舒緩若干民怨,更實質的改變才是長遠之道。
我們都心知肚明,中國的經濟繁榮是表面假象,內部問題千絲萬縷,甚麼時候再出現戲劇性場面,沒有人知道。香港是小地方,但意義重大。如果香港可以一直走前一步,走前幾步,它不必擔心會在中國城市競賽中落後。
現在所見,香港的街頭運動文化,既有活力又有熱情,暫時令內地憤青又羨又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