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9日 星期四

《異鄉人》與荒謬主義

不久前,台灣麥田出版社又重印了卡繆( Albert Camus)的《異鄉人》( L' Etranger),不覺油然想起我的文藝青年時代,曾被這本書引起自己對人生、對個人與社會的一陣心靈悸動。
那時應是二十多歲。先看到文星出版的王尚義的《從異鄉人到失落的一代》。王尚義是台灣一位二十六歲就早逝的青年,他在六十年代初出版的這本書,介紹了《異鄉人》和現代文學,對那時的文藝青年影響頗深。而卡繆的《異鄉人》,也在文藝青年的圈子裏談論了起來。四十多年來,這兩本書的中文版一直重印,也一直影響着青年思潮。
法國作家卡繆的《異鄉人》,原文應是「陌生人」的意思。卡繆因這本書而獲一九五七年諾貝爾文藝獎,不過卡繆也短命,四十七歲就在法國因車禍喪生了。
《異鄉人》所寫的是現代人的孤獨,以及與社會的疏離。小說第一句:「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昨天,我不能確定。」就以冷淡的漠視,形塑出主人公莫梭內心與現實的衝突。人的本質是孤獨的,卻又不得不與他人發生牽連而融和在一個看似有秩序的、和諧的社會。社會上人與人的關係是虛偽,許多行為都不是自主而是荒謬的存在。「難道身為一個人並不能獲得他生命完全的自主」?世界總是喋喋不休地告訴人們,行為甚至思想應如何符合社會約定俗成的種種道德與法律的節度。莫梭因無法擺脫「獨立個人」的困窘,因此他注定成為與社會疏離的局外人,也就是永遠的異鄉人。
《異鄉人》帶來反建制的思潮。隨後中國文革和毛澤東思想在中外傳播,與西方反建制思潮結合而帶來了左傾激進主義。今天這一切都成過去,但卡繆的荒謬主義仍不時觸動我們那一代人的心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