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3日 星期一

中國樂器: 瑟 琴 箏的分別

他們最大的分別是弦的數目不同

古琴(古稱琴、瑤琴、玉琴,現稱古琴、七弦琴)是中國古代最古老的樂器之一,是中國最早的彈弦樂器,稱為「國樂之父」。在古時文人心中視為高雅的代表,琴音悠遠,高山流水知音流傳至今。



簡介

結構組成:型制多樣,現今以「仲尼式」「伏羲式」最為多見。一般分為琴體(即共鳴箱,由琴面、琴底和琴軫、雁足等部分組成)和琴弦系統(包括琴弦七根和岳山、龍齦、琴徽等部分)。

使用材質:琴身的琴面面板一般為桐木製,琴底板為梓木製。琴弦的質地以前多為絲制,現在多為金屬制;琴徽多為貝殼或玉石製成。

樂器特色:是樂器家族中最古老的樂器之一,歷史悠久,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民族樂器之一。屬於弦樂器族內的彈撥弦鳴樂器,發音渾厚深沉,餘音悠遠,具有濃厚的中國民族特色。演奏技巧複雜,有滑奏、揉弦和泛音奏法等特殊技巧,表現力豐富。





瑟是中國的一種傳統彈撥弦樂器。外形類似古琴和箏。瑟有25根弦,每弦有一柱。按五聲調式定弦。

外形構造

瑟的琴箱為平臥的中空長方形,面微隆起。琴箱一般為整木製做,下有底板。有的時候琴箱側面和底面有出音孔。在琴箱表面,首段有一個較長的「岳山」(用以架弦的硬木),尾端有三個短岳山和四個枘,用來固定琴弦。一般的瑟有25根絲制的弦,平行琴體排列。每弦下有一可移動的柱(又稱碼子、雁柱),用來調音。



中等的瑟長度為100-160厘米,以上稱為大瑟,以下稱為小瑟。



相傳古代的瑟有50弦,《漢書·郊祀記》載:「太帝命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能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史載也有23弦的瑟,如《周禮·樂器圖》:「雅瑟二十三弦,頌瑟二十五弦」。20世紀30年代,鄭覲文創立的上海大同樂會又對瑟進行了改良,製作了50弦的庖犧瑟和100弦的大瑟。



箏,又稱古箏,是一種中國傳統彈弦樂器,和古琴、瑟相似,但是弦數不同,而且音量比較洪亮。

彈法

因為現代箏改良後使用鋼絲弦,一般彈古箏者帶著假指甲,通常由玳瑁製成。



傳統箏只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偶爾用無名指彈弦,左手按弦。而現代箏則用左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彈奏。



新箏是在古箏基礎之上研製而成的一種新型樂器。它具備2個相對獨立而又密切聯繫的演奏區,可以同時具備五聲音階七聲音階或者十二平均律的所有半音,可以演奏複雜的作品,彌補了古箏具有的諸多缺陷,表現力豐富。



在台灣,每年固定有古箏表演於台灣國家音樂廳及台灣其他正式音樂場合。甚至以閩南語播出的電視歌唱節目,仍會以古箏作為現場伴奏樂器,也有專門表演的街頭藝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